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智光禅伯》
《送智光禅伯》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ìguāngchánbǎi
táng / guànxiū

wànshìguīcáochūxún
cóngláixiāngxiábèijìnshìzhīyīn

shílínhuāluò穿chuānyúncuìyǎnshēn
zhōngzhòngjiànshìshīxīn

翻译
世间万物归于一心,我初次前往曹溪寻找真理。
一直以来与我亲近的人,却都不是真正理解我的知音。
在林间求食时,花瓣飘落,我穿行于云雾缭绕的山峰深处。
我始终渴望再次见到您,以展示我对于祖师教诲的深深敬仰。
注释
曹溪:指广东韶关的南华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开悟之地。
初去寻:初次前往寻求佛法。
相狎辈:亲近的人。
知音: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乞食:乞讨食物,此处指修行者修行生活。
翠巘:青翠的山峰。
重一见:再次相见。
祖师心:祖师的教诲或佛法精髓。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名为《送智光禅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佛法的向往。

"万事归一衲,曹溪初去寻。"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于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万事”指的是世间纷扰复杂的事物,而“一衲”则象征着禅僧的简单与纯净。曹溪是古代高僧曹操庙旁的一处仙境,诗人初次前往寻访,表达了对佛法和心灵寄托之地的向往。

"从来相狎辈,尽不是知音。" 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于世间交往的感慨。他觉得平时那些互相熟识的人,并不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声音,即“知音”。

"乞食林花落,穿云翠巘深。"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乞讨食物的情景,“林花”可能指的是野果或是自然界的恩赐,而“穿云翠巘深”则形容了禅寺所在之地的幽深与美丽。

"终希重一见,示我祖师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智光禅伯的深情,以及希望能够再次相见,并由此领悟到佛法中的“祖师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修持的向往以及与朋友间的情谊。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挽家少屏侄孙联

人生至此竟难论,心伤万里鱼书,敢使而翁沧海寄;

地下招魂知恸否,指引两行鸾X,好随吾母故乡归。

(0)

集字联

神交以志合;心远为情牵。

(0)

叇云山联

四岳云开天路大;五更日出楚山高。

(0)

赠余应松联

古来材大难为用;老去悲秋强自宽。

(0)

挽张之洞联

李元礼丰裁故峻,谊笃通家,投刺许龙登,北海有缘被容接;

谢安石勋望俱高,位跻台辅,止舆应鸡梦,西州从此怕经过。

(0)

挽任兰生公

政为实政,心为实心,恭宽信敏以推恩,淮甸颂万家生佛;

饥由己饥,溺由己溺,悌励忧勤而致疾,颖滨殒一路福星。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