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据最高,既陟例言返。
精舍居山腰,亩平筑云巘。
一以仆人憩,一以崇情散。
何不可徘徊,天色况未晚。
朗然玻璃窗,亦足供望远。
门前扈从纷,此尚属从简。
了知山灵笑,古曰此肥遁。
静室据最高,既陟例言返。
精舍居山腰,亩平筑云巘。
一以仆人憩,一以崇情散。
何不可徘徊,天色况未晚。
朗然玻璃窗,亦足供望远。
门前扈从纷,此尚属从简。
了知山灵笑,古曰此肥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朝皇帝弘历(乾隆)在游玩于名为“皋涂精舍”的寺庙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首句“静室据最高,既陟例言返”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高处景色的向往与欣赏。接着,“精舍居山腰,亩平筑云巘”则进一步描述了寺庙的位置与环境,山腰上的精舍仿佛与云海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一以仆人憩,一以崇情散”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仆人的不同心境,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寻求心灵的宁静。接下来,“何不可徘徊,天色况未晚”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即使天色已晚,仍不愿离去。
“朗然玻璃窗,亦足供望远”一句,诗人以玻璃窗为喻,形容视野开阔,能够远眺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最后,“门前扈从纷,此尚属从简”则点明了诗人身边随从众多,但他在精舍中的生活却简单而自在。
“了知山灵笑,古曰此肥遁”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自我解嘲,他知道自己像隐士一般远离尘嚣,享受着山林间的宁静,这种行为在古人看来或许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但他并不在意,享受着这份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先生累叶居邹鲁,礼乐诗书绍先祖。
夫子遗风饱已闻,杏坛遗迹频经睹。
一自宾兴上玉京,便拜除书绾丝组。
官在中州千里馀,回首乡关路修阻。
为因甘旨缺晨昏,故遣良工写乡土。
淡霭初分岭上村,轻烟乍点天边树。
洙泗微茫洄不流,龟蒙岌嶪黯将雨。
凭轩忽若无丹青,汶水之阳见庭宇。
花间一鸟窥帘栊,竹里儿童随杖履。
静听如闻琴瑟鸣,细看似觉斑斓舞。
先生乃是纯孝人,思亲对此融心神。
锦衣有日遂荣养,寿觞更祝如大椿。
吾闻昔日唐忠臣,大行跋马高嶙峋。
白云孤飞绕亲舍,望之不觉涕零巾。
至今香名满人耳,先生岂不追芳尘。
愿将此图莫轻掷,子孙永作传家珍。
《题王司训汶阳亲舍图》【明·薛瑄】先生累叶居邹鲁,礼乐诗书绍先祖。夫子遗风饱已闻,杏坛遗迹频经睹。一自宾兴上玉京,便拜除书绾丝组。官在中州千里馀,回首乡关路修阻。为因甘旨缺晨昏,故遣良工写乡土。淡霭初分岭上村,轻烟乍点天边树。洙泗微茫洄不流,龟蒙岌嶪黯将雨。凭轩忽若无丹青,汶水之阳见庭宇。花间一鸟窥帘栊,竹里儿童随杖履。静听如闻琴瑟鸣,细看似觉斑斓舞。先生乃是纯孝人,思亲对此融心神。锦衣有日遂荣养,寿觞更祝如大椿。吾闻昔日唐忠臣,大行跋马高嶙峋。白云孤飞绕亲舍,望之不觉涕零巾。至今香名满人耳,先生岂不追芳尘。愿将此图莫轻掷,子孙永作传家珍。
https://shici.929r.com/shici/vtS9fRc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