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卢使君》
《上卢使君》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别旌旗已一年,二林真子劝安禅。

常思双戟华堂里,还似孤峰峭壁前。

步出林泉多吉梦,帆侵分野入祥烟。

自怜酷似随阳雁,霜打风飘到日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àng使shǐjūn
táng / guànxiū

biéjīngniánèrlínzhēnquànānchán
chángshuānghuátáng

háifēngqiàoqián
chūlínquánduōmèngfānqīnfēnxiángyān

liánsuíyángyànshuāngfēngpiāodàobiān

注释
一别:分别。
旌旗:旗帜。
已:已经。
真子:指代某人。
安禅:佛教术语,静心修禅。
双戟:古代兵器,象征权力或战斗。
华堂:华丽的大厅。
孤峰峭壁:形容险峻的山峰。
步出:走出。
林泉:树林和泉水,指自然环境。
吉梦:吉祥的梦。
帆侵:船帆进入。
分野:天文学名词,表示天空区域。
酷似:非常像。
随阳雁:跟随太阳迁徙的大雁。
霜打风飘:经受霜冻和风吹。
日边:太阳附近,比喻光明的地方。
翻译
已经分别了一年,真子在两林中劝我安心修禅。
常常想起在华丽的大厅里舞动双戟的日子,就像现在独自面对陡峭山峰一样。
走出树林泉水之地,做了许多吉祥的梦,船帆掠过分野,驶入吉祥的云烟。
自怜如同随着阳光迁徙的大雁,无论遭受霜冻还是风吹,都要飞向光明的一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处境的感慨。"一别旌旗已一年"表明时间流逝,一年过去了,旌旗指的是军队的旗帜,这里可能象征着分别。"二林真子劝安禅"则是朋友劝诗人安心修行,或许是在建议诗人在动荡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常思双戟华堂里"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生活的回忆,双戟指的是古代宫殿门前竖立的旗杆,这里象征着过去的荣耀和繁华。"还似孤峰峭壁前"则是说现在的处境如同站在险峻的山峰下,形容现实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步出林泉多吉梦"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安慰,即使是在梦中也能得到一些好运。"帆侵分野入祥烟"则是说希望能像船只划过水面一样,顺利地进入吉祥的境界。

最后两句"自怜酷似随阳雁,霜打风飘到日边"充满了悲凉。诗人自怜,觉得自己就像是跟随太阳飞翔的雁,不得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南迁北往。而"霜打风飘到日边"则形容环境的严酷和自己的无奈,似乎连太阳都被寒风和霜冻到了边缘。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希望和向往。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画堂春.新燕和周碧霞韵

东风帘卷杏花开。忽惊燕子飞来。

瑶光散向翠屏隅。宿近三台。

颔紫襟红犹昨,营巢认主低徊。

乌衣经过旧楼台,芝草新胎。

(0)

浪淘沙

斜日半庭阴。销尽春痕。昙花小劫付金轮。

底事些儿蛛网在,犹恋香尘。又见药阑新。

莫也销魂。浮生难据总如云。

知否来年春再到,可似而今。

(0)

浣溪沙.题蝴蝶便面

堪爱南园春色妍。徘徊香径独留连。

娇黄嫩绿戏翩跹。

最是东风吹易老,谢家池馆更堪怜。

缠绵幽梦落花天。

(0)

柳长春.题日暮倚修竹图

满径烟云,一天暝色。含愁独傍湖山立。

也应有泪洒风前,湘江旧恨空陈迹。

翠袖寒生,苔阴露湿。阑干几曲玲珑碧。

疏枝倚遍总无言,此时心绪无人识。

(0)

一剪梅.夏日湖上忆兰仙亡妹,兰仙号湘娥

偶逐闲鸥泛绿波。才听菱歌。又听莲歌。

湖光雨后镜新磨。山拥青螺。蒲展青罗。

风卷松声逸韵拖。似鼓云和。不见湘娥。

眼前景物尽如它。柳比双蛾。颊比新荷。

(0)

江城梅花引

凉枝娇影过重门。是春痕。是愁痕。

纤袖婵娟,桐阁正抛笙。

欲种蘼芜芳苑改,飞红近,傍帘前、坠玉云。曲廊。

背语。初睡醒。雾乍冥。雨乍冥。

望也望也,望不尽、一片春阴。

瘦到夭桃,短柳坐啼莺。

惆怅珠尘容易隔,寻旧梦,有名香、难返魂。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