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
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
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
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
煖烟轻淡草霏霏,一片晴山衬夕晖。
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
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
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自己对于归乡路上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煖烟轻淡草霏霏”,便设定了整个画面的色调:温暖而又略带朦胧,春意盎然。接着,“一片晴山衬夕晖”则将视角拉远,展示了一幅层次分明的山水图。
下片“水露浅沙无客泛,树连疏苑有莺飞”,诗人笔下的水边和树林都显得异常清新脱俗,无人打扰,只有偶尔掠过的鸟儿,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而从“自从身与沧浪别,长被春教寂寞归”开始,诗人的情感开始转向内省。这里的“沧浪”通常指的是大海,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诗人远离故土的状态,“长被春教寂寞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的无奈与孤独。
最后两句“回首青门不知处,向人杨柳莫依依”,诗人的心境更加沉重。这里的“青门”是指家乡的门,而“我不知处”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归属感的迷茫和对故土的无限眷恋。而“向人杨柳莫依依”的“杨柳”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离别之情,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过分依赖那些能够引起怀旧情绪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望望王城十二门,青山行尽入红尘。
近来富贵皆天与,到处应多问命人。
居无百亩田,廪有三年粟。
舍北几株桑,晚蚕食亦足。
近水理蔬畦,面山结茅屋。
夏风苇簟凉,冬烟土床燠。
堂前蒲萄架,新实初垂绿。
清净语不烦,事任鞅掌仆。
邻里通有无,泉甘草无毒。
谁知庚桑子,今此居南麓。
予非市朝人,受性本幽独。
愿就谋一廛,馀外百无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