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作东陂已水声,才经急雨恰新晴。
提壶醒眼看人醉,布谷催农不自耕。
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嘲红侮绿成何事,自古诗人没十成。
旋作东陂已水声,才经急雨恰新晴。
提壶醒眼看人醉,布谷催农不自耕。
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嘲红侮绿成何事,自古诗人没十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初夏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开篇“旋作东陂已水声,才经急雨恰新晴”两句,勾勒出一场暴雨过后的清新气息,水流潺潺的声音与及时降临的雨水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
“提壶醒眼看人醉,布谷催农不自耕”两句,则转向了人物活动。诗人用提酒壶唤醒自己和观察到别人的醉态,来表达生活中的享乐与放松,同时指出农事紧迫而人们却不亲自动手,这可能是在反思社会现象,也或许是对自我状态的一种写照。
“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两句中,“老夫”可能是诗人自喻,或是借用老农之口来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死亡,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万方口业拙谋生”则是在说尽管世事纷杂,但个人的计策往往显得笨拙无力。
最后,“嘲红侮绿成何事,自古诗人没十成”两句,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审视着世间万物的争斗与比较,以及诗人们的创作。这里的“嘲红侮绿”指的是对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生命力的竞相比美,进而反思这种无谓的比较和竞争。而“自古诗人没十成”则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客观认识,即使是历代文人,也难以做到完美无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豁达生死的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我和文学创作的深刻反思。
半月悠悠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在,上到栖灵第九层。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
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