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埋骨已多年,三尺荒丘圮路边。
野鸟凄凉啼落日,石麟颠倒卧寒烟。
良平计策今安在,房杜功名亦偶然。
吊古欲询何代客,断碑零落独堪怜。
伊人埋骨已多年,三尺荒丘圮路边。
野鸟凄凉啼落日,石麟颠倒卧寒烟。
良平计策今安在,房杜功名亦偶然。
吊古欲询何代客,断碑零落独堪怜。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济宁道徬古冢》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感怀的历史场景。首句“伊人埋骨已多年”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时间的流逝使得墓地显得孤寂。接着,“三尺荒丘圮路边”写出了坟墓的简陋和位置的偏僻,暗示了墓主人生前可能并非显赫人物。
“野鸟凄凉啼落日”通过自然景象渲染出哀伤的氛围,落日余晖下的鸟鸣更增添了悲凉。而“石麟颠倒卧寒烟”中的石麟(古代贵族墓前的石兽)倒伏在寒烟中,进一步强化了荒冢的衰败与无人问津。
后两句“良平计策今安在,房杜功名亦偶然”借良平(指良相诸葛亮)和房杜(房玄龄、杜如晦,唐朝名相)的典故,感慨英雄人物的功业如今都成了过眼云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最后,“吊古欲询何代客,断碑零落独堪怜”表达出诗人自己作为过客,面对残破的碑文,不禁生出对历史遗迹的怜悯和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芙蓉殿俯御河寒,残月西风并马看。
十里松杉清绝处,不知晓雪在西山。
奔名逐利,爱欲牵缠,昏昏转转迷蒙。
虚幻浮华,不觉暗易颜童。
百岁云间电闪,限临头、那肯从容。
不肯悟,到如斯悔懊,个个还同。
速悟前途险路,早回头步步,却入仙宗。
袍布青巾,结交霞友云朋。
休外他搜密妙,认灵源、莲结丹红。
趣真处,玩山头明月清风。
雪崖雪。玉垒浮云变灭。
蓬婆外、晴白界天,西岭窗涵古今绝。秦山置下列。
类媵姬姜娣侄。
望太白、三百去天,六月人犹失炎热。缁尘苦为涅。
问谁可配兹,千仞高洁。惟君雅号相优劣。
有北正寒冽,传将移节,及门再命益磬折。
未闻赐环玦。我拙。误名窃。甚此日徵书,亦到岩穴。
何人轣辘同车辙。华首最相悦,忍为轻别。
定成竹否,乞为汝,负羁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