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柳絮二首·其二》
《柳絮二首·其二》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亭亭脉脉太凄迷,碎擘春烟照曲溪。

别意惊看来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

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柳絮在春风中的飘逸与哀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柳絮的形态、情感以及其所引发的思绪一一展现。首句“亭亭脉脉太凄迷”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亭亭玉立的柳絮似乎带着深深的情意,却又显得孤独和忧伤。“碎擘春烟照曲溪”,柳絮在春日的烟雾中轻轻摇曳,映照着弯曲的小溪,画面静谧而美丽,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别意惊来看去迹,绮情难忏短长堤”,诗人通过柳絮的飘动,暗示了离别的意味,即使是在短暂的停留,也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绮丽的情感难以平复,仿佛对过往的回忆无法忘怀。这种对离别和记忆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层次。

“风回歌扇初疑雪,雨湿芳心易化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絮在风中和雨中的状态。风中,柳絮如同雪花般轻盈地飘舞,而雨中则容易沾湿,化为泥土,形象地表现了柳絮既美丽又脆弱的一面。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易逝。

最后,“懊恼吟成关塞远,况堪飘泊画楼西”,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漂泊的无奈和哀愁。吟诗作赋,却只能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对远方的思念,而现实却是身不由己地四处漂泊,尤其是远离家乡,这种情感更加深重。整首诗通过柳絮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离别、漂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偈颂五十一首·其二十四

德山棒如雨点,一棒棒痛彻骨髓。

临济喝似雷奔,一喝喝轰破髑髅。

(0)

偈六十三首·其三十三

空王门下,法令当行。列局分司,利生为务。

无明海内,驾起慈舟。入我山中,盛栽忍草。

伶俜游子,诱引还家。直指衣中,久怀至宝。

获解脱道,證本圆常。报佛深恩,方名垂手。

不伤风化,物义两全。

金殿玉堂留不住,披毛戴角又重来。

(0)

偈六十三首·其十八

暗里抽横骨,明中坐舌头。

偏圆不到处,万古及千秋。

(0)

偈颂十七首·其四

金錍刮膜,自病难医。利剑挥空,逃踪莫及。

何似横拈麈尾,抑挫来机。

杀活虽殊,对扬有准,什么人得此三味。

一二三,三二一。

(0)

偈颂二十一首·其六

天不文,地不理。忽去忽来,如月印水。

岁月已往兮波旬得时,椁示双趺兮饮光增喜。

悲兮喜兮,春风桃李。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0)

颂古三首·其二

力在如今作用时,情存毫忽便成欺。

谁知脩水千峰碧,尽入秋风一瘦藜。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