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二十一首·其六》
《偈颂二十一首·其六》全文
宋 / 释智愚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天不文,地不理。忽去忽来,如月印水。

岁月已往兮波旬得时,椁示双趺兮饮光增喜。

悲兮喜兮,春风桃李。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语言简洁,富有禅意。首句“天不文,地不理”描绘出天地自然的质朴无华,暗示了万物本真的状态。接下来的“忽去忽来,如月印水”运用比喻,将人的生灭变化比作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瞬息万变和无常。

“岁月已往兮波旬得时,椁示双趺兮饮光增喜”进一步阐述了时间流逝与生死轮回的概念,"波旬得时"暗指生死轮回中的不可避免,"椁示双趺"象征着静观生死,"饮光增喜"则寓含超脱生死的喜悦。诗人在此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接纳和对解脱的向往。

最后两句“悲兮喜兮,春风桃李”以春风吹拂桃花李花的景象,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长与凋零,悲喜交织,寓意人生的起落。而“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则引用儒家经典,强调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悲喜都要坚守道义,体现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交融。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融合了儒佛两家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生死和道义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释智愚
朝代:宋   号:虚堂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生辰:1185年—1269年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猜你喜欢

偶作·其二

太极奚河图,河图非太极。

矧复赘无极,哀哉何太息。

何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

□湖为作图,交扰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

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说俱荡涤。

哀哉复哀哉,太息复太息。

(0)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涂见人家园池花木相与叹息既帅机书前所作八诗示滕审言不及予也枕上不能记韵效唐人和诗体自赋八绝句因以寓意·其四

深居处女静无妆,脱兔飞时势莫当。

已捷不须三舍避,便将战处入耕桑。

(0)

老梅晦父改韵见贻走笔奉和

有酒且莫斟,听我歌一曲。

所歌无长语,江梅倚修竹。

炯炯寒露冰,皎皎白驹谷。

粲粲能赋人,日日对高躅。

诗如何水曹,发兴扬州牧。

味入傅岩翁,调鼎国受福。

桃李岂不华,入景混凡木。

偃蹇有长松,穷年相照瞩。

(0)

次耿令君药名韵

赋分微官即忍冬,衣单无计可防风。

四方远志从头去,一水空青到底穷。

地骨自寒谁与祛,天门欲到愧无功。

是谁直上凌羊角,却更从容使脱空。

(0)

谭仁季以二诗见贻走笔次韵·其一

风声久想杜陵珂,坐对忘年可烂柯。

但觉清谈挥玉柄,也知文律敌金科。

螳螂欲振难当辙,鼹鼠终微漫饮河。

从此巽堂风月好,满腔茅塞半消磨。

(0)

遣吏约同官弈棋议事知有苏山之游不果来晚使君载酒见过遂赋此诗

索居谁复共前筹,坐想苏山最上头。

并辔水兼天共远,孤吟棋与酒皆愁。

孰令客里挤排老,不分军前断送秋。

却有邻翁惊笑语,夜来尊俎对贤侯。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