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间有发僧,只堪林下续传灯。
君恩强遣司民社,千里江山笑不能。
我本人间有发僧,只堪林下续传灯。
君恩强遣司民社,千里江山笑不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自然界的自我修行与超脱世俗的情景。"我本人间有发僧"表明诗人曾经是位出家的人,但现在已经回归到了尘世之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还俗。这可能是对个人精神状态的一种比喻,表示虽身处红尘却仍保留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只堪林下续传灯"则暗示诗人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继续传承某种智慧或信仰。这里的“林”代表远离喧嚣的宁静空间,而“续传灯”象征着知识、智慧或者是精神的传递,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光明和精神传承的渴望。
"君恩强遣司民社"一句则是转向现实社会环境,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或权威机构的干预,使得诗人的个人意志无法完全实现。“强遣”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被迫,“司民社”则是对管理百姓组织的一种称呼,显示了社会力量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最后"千里江山笑不能"一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的自然景观和无法实现的心愿时的无奈与幽默。这里的“笑”可能并非出自喜悦,而是出于一种自嘲或者悲凉,感叹自己在社会压力下无法如愿以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自由与世俗生活的束缚,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自由和个人追求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环境时的无奈和自嘲。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
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
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
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
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
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