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ēngshūjiāshuǐliánqiúyǒng
sòng / wángānshí

cóngcóngwànyīnluòshídiānjiǎojiǎopàidāngyánqián

qīngfēnggāochuīluánbáixiàzhàojiāolóngxián

yúnzhuāngénéngjuànquēyuèzhuógōuxiāngxiàn

zhūménshìwènyōurénjiàfěicuìjiāoxiāozhíqián

注释
淙淙:流水声。
万音:各种声音。
石颠:山石顶部。
皎皎:明亮洁白。
一派:一片。
当檐前:在屋檐下。
鸾鹤唳:鸾鸟鹤鸣。
白日:太阳。
下照:照耀。
蛟龙涎:蛟龙口水。
浮云妆额:浮云装饰着天空。
自能卷:自然地卷动。
缺月:残月。
琢钩:弯月如钩。
县:悬挂。
朱门:富贵人家。
幽人:隐士。
价:价值。
翡翠:绿色宝石。
鲛绡:传说中的鲛人所织的细薄丝绸。
翻译
流水声声如万籁落在山石之上,明亮的月光洒在屋檐之前。
清风轻轻吹过,带来鸾鸟鹤鸣的回响,阳光照耀下,蛟龙的涎液闪闪发光。
浮云像美女的额头,自然地卷动,残月如弯钩,悬挂在天空。
富贵人家试问,这清幽之景值多少钱?即使是珍贵的翡翠鲛绡也不值分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别墅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居所。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诗人首先捕捉到的是水声,如同无数银铃般在空谷回响,每一滴都清晰可闻。水帘的设立,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展现了诗人对空气和光线的敏锐感受。清风中带着仙鹤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而白昼之下的阳光,照耀着山间的小溪,连蛟龙涎水都显得格外宁静。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则是对天空和夜晚景色的描写。浮动的云朵在山巅缭绕,如同妆点;夜幕降临时,缺月挂于天际,其形状如同用刀削出的钩状,与远处的山峦相呼应。

最后,“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则是诗人对居所主人的提问和对物价的感慨。朱门可能指的是别墅的大门,而“幽人价”则暗示了居住者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翡翠之鲛绡(一种名贵织品)不以金钱计较,显示出诗人对物质价值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对居所主人的生活态度的揣测,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丁未九月闻哀诏

乐青安生今二纪,号弓莫尽白头悲。

帝乡云气神仙远,地道春恩草木知。

裳绣不曾通藻迹,野餐空自切芹私。

江山无改千秋物,明命惟新又一时。

(0)

钟离意不拜赐张恢赃珠

清川弗纳浊,方枘不纳圆。

简珠虽云宝,秽得名莫全。

临恩所不拜,戒饮惩盗泉。

志士无苟取,炳然昭性天。

(0)

游妙明庵

早雾未消迷过湖,妙明春日步堪迂。

门悬断岸溪桥接,水限比邻野寺孤。

侍者鸣琴动春鸟,长年引席候风乌。

偶然此集真鸿迹,乘兴还留水墨图。

(0)

题夏太常满林风雨图二首·其一

太常胸次三湘阔,一洒满林风雨声。

移向鸿山读书处,顿令炎气变秋清。

(0)

南轩听琴

南轩地云僻,遁叟心亦间。

游心太古上,寄兴丝桐间。

知音渺何处,流水复高山。

黄鹤或相和,白云自飞还。

蹇予无郢曲,闻此徒厚颜。

(0)

送琛上人归宜兴之福源

阳羡昔相见,雨花吹满台。

都城复邂逅,坐使尘襟开。

捧檄即归去,叙别仍徘徊。

云中振金策,水上浮木杯。

白日洒甘雨,青山响法雷。

松枝若寄我,绝胜江南梅。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