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誇落墨,独赏江南工。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誇落墨,独赏江南工。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描绘一幅秋景图画中的意境。"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秋天南山上松树的飒飒声响和落叶随风舞动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肃穆的氛围。
接下来的"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在严寒中的美丽事物(比喻为“儿女花”)缺乏关怀之情。这里的“儿女花”可能指的是秋天里依然顽强绽放的花朵,它们如同被遗忘的美好,散发着最后的光彩,即使是在严寒和冰雪中也不愿意凋零。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两句,表明只有那些能够承载年华变迁、风霜加身之美的人或物,才能被后世所铭记。这里的“丘翁”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通常用以指代隐逸高士,他们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保有本色,故能传承久远。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则是对画家赵昌(赵叟)技艺的赞誉,意谓他的绘画之妙已达到了极致,以至于让人忘却了世间繁杂纷争,如同一场大洗涤,将心灵净化。
最后两句"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誇落墨,独赏江南工"则是在赞美赵昌的绘画技巧,他能在小小的画布上(掌中)调和出如丹砂般鲜艳的色彩,让画中的鹤顶呈现出绚烂的红色。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那些过度渲染、堆砌华丽词藻的诗文,自己并不感兴趣,而是更欣赏那种简洁而不失深致的江南画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艺术技巧的描写,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抒怀,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高雅境界的个性。
缆繫烟汀尾。见一派、江村桥下,斜阳水市。
西舫东船那可语,且过幽斋谋醉。
恰海蠢、园甘盈匕。
归路欹潭如栈狭,映颓墙、倒出惊奇鬼。
人道是,寒山寺。寺门话向同行子。
记王郎、昔年黑夜,冲泥经此。
椽吏两行争匿笑,笑看官今何事。
乞火照、破扉题字。
今日满廊蜗篆绿,扪壁间、蝌蚪无存矣。
谁会我,怀人意。
濒死三秋,僵卧十旬,已而已而。
叹参苓暴贵,妇难窃药,鸡豚差贱,妃可呼豨。
黄雀披绵,紫螯堆珀,更朵先生病后颐。
属餍耳,任人呼其鄙,我举其肥。相怜同病奚疑。
只松下君偏折露葵。
但瓠称折项,欣焉命匕,鱼名石首,誓不沾匙。
我辈衰羸,全凭脍脯,待得生天是几时。
言非戏,请相随果腹,莫漫攒眉。
看杨花、阵阵扑空阶,真个又春归。
渐樱桃红熟,杏儿青小,树影添肥。
向午蜂愁蝶怨,冉冉谢芳菲。
惟有梁间燕,款语低飞。
为甚留春不住,觉香轮玉勒,瞬息都稀。
最牵情牵恨,天气困人时。
想妆楼、帘垂日永,早轻摇、团扇换罗衣。
料得我,故园花事,开到蔷薇。
蜡泪销残炬。卷秋篷、两舟离合,罗孚风雨。
晓角霜天吹冷月,高唱大江东去。
老荡子、惟吾与汝,凤泊鸾飘多少恨,诉穷愁、吟到伤心处。
诗一卷、奈何许。重趼又曳公车履。
欢年年成河客泪,经天东注。
君是秦嘉秋梦远,记得喁喁私语。
漫分别、英雄儿女。
阅世绕知同调少,对佳人、也算神仙侣。
谁忍听、捣衣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