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三月葬,士则仅逾月。
县封有定期,著为春秋律。
今人惑堪舆,选地葬无日。
野厝苦寒暑,屋殡防嘻出。
日久家或落,窀穸赀已竭。
郭璞造葬书,但求妥骸骨。
藉以博富贵,儿罪岂容发。
棺彗未入土,譬如居无室。
死不如速朽,圣言有为发。
大夫三月葬,士则仅逾月。
县封有定期,著为春秋律。
今人惑堪舆,选地葬无日。
野厝苦寒暑,屋殡防嘻出。
日久家或落,窀穸赀已竭。
郭璞造葬书,但求妥骸骨。
藉以博富贵,儿罪岂容发。
棺彗未入土,譬如居无室。
死不如速朽,圣言有为发。
这首清代诗人陈光绪的《间居杂诗(其二)》主要探讨了古代葬俗与现代观念的对比,以及对财富追求与生死意义的反思。诗中提到古人对于葬期的规定,大夫和士人的不同待遇,以及对风水堪舆的重视。然而,现代人过于追求葬地的选择,甚至忽视了基本的安葬条件,如野外葬地受气候影响,室内停放可能导致财物耗尽。
诗人引用郭璞的葬书,指出葬仪的初衷应是妥善安置亡者的遗体,而非单纯为了追求富贵。他还批评了那些在死者尚未真正入土安息时就急于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认为这如同无家可归,违背了圣贤关于生死的教诲。最后,诗人提出“死不如速朽”的观点,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必然,提醒人们应当珍惜当下,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追求。整首诗寓含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深沉思考。
腾云冠高漳,绮吗疏层台。
此日俦旷素,秀竞绝盈苔。
隐隐东南轩,玉指弹何哀。
鳞波障人意,叠起愁为开。
坚持如断雾,游曳随飞埃。
缥渺何足感,良会无新裁。
罗襦未弃色,檀水未成灰。
劲翮即以息,红颜何繇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