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二十二首·其九》
《杂诗二十二首·其九》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犹溽暑,秋风亦已凉。

披襟南轩下,无语叹流光。

暑馀岂遽谢,凉至时则当。

时乎天弗违,人生胡徬徨。

螗蝉当此日,深树噪夕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微妙变化,从夏日的余热到初秋的微凉,诗人站在南轩之下,感受季节的更迭,不禁发出深沉的感慨。诗中以“螗蝉”作为象征,它在深树中鸣叫,似乎在回应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秋日犹溽暑”,点明了虽然已是秋季,但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暗示着季节转换的不彻底性。接着,“秋风亦已凉”则直接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意,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披襟南轩下,无语叹流光”两句,诗人置身于南轩,敞开衣襟,面对自然界的变换,内心涌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无语”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他对于时间无法挽留的无奈。

“暑馀岂遽谢,凉至时则当”两句,诗人通过暑气和凉风的交替,表达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循环,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事物的变化有其自然规律,不应过分忧虑或彷徨。

“时乎天弗违,人生胡徬徨”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应过度焦虑或迷茫。

最后,“螗蝉当此日,深树噪夕阳”以螗蝉的鸣叫和夕阳的余晖作为收尾,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螗蝉的叫声仿佛是对季节更替的见证,而夕阳的余晖则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寄芝庵书记

长老披一衲,家住白云乡。

吟思秋偏苦,诗名老更香。

笋根斜透壁,苔色冷侵床。

记得相逢处,松林正夕阳。

(0)

题海棠白头翁便面次韵二首·其二

山禽原不解春愁,谁道东风雪满头。

迟日满栏花欲睡,双双细语未曾休。

(0)

题沈孟渊江乡深处二首·其二

路入江乡觅隐沦,远随流水度前津。

云遮茅屋不知处,舟过柳桥方见人。

白鸟下汀芳杜雨,紫鳞吹浪落花春。

相逢说罢忘机事,一道香风起绿蘋。

(0)

巫山高

攒峰十二青丛丛,层台曲房雕绮栊。

行云逗雨春迷濛,软风吹梦春无踪。

兰香滴露啼幽翠,江波粼粼月光碎。

老蛟踏波呼木魅,青鸾何处迎飞佩。

(0)

牡丹百咏·其二十七

独对红肤久怆神,蜡须巧映蝶须真。

只疑目过曾留彩,未信花飞不感人。

(0)

秋日登临

海外寒云暝不开,望秋闲上夕阳台。

江流东去疑天尽,山气中浮觉雨来。

绿水平芜孤鸟下,白云空去断猿哀。

临高谩有沧洲想,愁向西风见雁回。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