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犹溽暑,秋风亦已凉。
披襟南轩下,无语叹流光。
暑馀岂遽谢,凉至时则当。
时乎天弗违,人生胡徬徨。
螗蝉当此日,深树噪夕阳。
秋日犹溽暑,秋风亦已凉。
披襟南轩下,无语叹流光。
暑馀岂遽谢,凉至时则当。
时乎天弗违,人生胡徬徨。
螗蝉当此日,深树噪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微妙变化,从夏日的余热到初秋的微凉,诗人站在南轩之下,感受季节的更迭,不禁发出深沉的感慨。诗中以“螗蝉”作为象征,它在深树中鸣叫,似乎在回应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秋日犹溽暑”,点明了虽然已是秋季,但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暗示着季节转换的不彻底性。接着,“秋风亦已凉”则直接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意,与前一句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披襟南轩下,无语叹流光”两句,诗人置身于南轩,敞开衣襟,面对自然界的变换,内心涌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无语”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他对于时间无法挽留的无奈。
“暑馀岂遽谢,凉至时则当”两句,诗人通过暑气和凉风的交替,表达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循环,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哲理——事物的变化有其自然规律,不应过分忧虑或彷徨。
“时乎天弗违,人生胡徬徨”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应过度焦虑或迷茫。
最后,“螗蝉当此日,深树噪夕阳”以螗蝉的鸣叫和夕阳的余晖作为收尾,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螗蝉的叫声仿佛是对季节更替的见证,而夕阳的余晖则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预示着新的开始。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