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终豆彻,礼备乐成。祠容肃肃,风驭冥冥。
三时务本,一垡躬耕。人祇胥悦,祉福是膺。
献终豆彻,礼备乐成。祠容肃肃,风驭冥冥。
三时务本,一垡躬耕。人祇胥悦,祉福是膺。
这是一首描绘农事和祭祀活动的诗,充满了浓厚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礼仪氛围。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眼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献终豆彻,礼备乐成。”开篇两句即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通过祭祀活动展现了古人对神灵的尊崇和对自然的敬畏。"终豆"指的是祭品,而"彻"则意味着事事俱备,无所不周到;"礼备乐成"则表达了一种仪式完成后的和谐美好,既是对祭祀活动的肯定,也映射出古人对于生活和宇宙秩序的追求。
接下来的“祠容肃肃,风驭冥冥。”进一步描绘了祭祀场景的庄严与神秘。"祠容"指的是供奉祖先或神灵的地方,"肃肃"则形容其庄重肃穆;"风驭"意味着风也似乎被这份敬意所驾驭,而"冥冥"则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感。
“三时务本,一垡躬耕。”这一段落转向了农业劳作,"三时"指的是春夏秋三季,"务本"强调了农事的重要性;而"一垡躬耕"则具体描绘了一种勤劳耕耘的场景,"一垡"可能是指犁地一次,而"躬耕"则强调了个人动手的辛勤。
最后,“人祇胥悦,祉福是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满足。"人祇"意味着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安康,"胥悦"指的是普遍的喜悦之情;而"祉福"则是神灵所赐予人的福佑,"膺"字则形容这种福佑深入人心。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和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认知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直路难行,直言难受。邪径捷足,莠言悦口。
直言如矢,闻者畏惮。如射曲巷,鲜不折干。
直路坦坦,不可避难。大夫史鱼,死以尸谏。
汲黯抗言,不冠不见。轮扁之言,桓公是悟。
焦不避烹,秦皇霁怒。猛虎在前,不为我言。
虺蛇在后,不为我告。二世自閟,遭害于宫。
虢君怒御,枕块道中。不忍其惮,宁忍其乱。
苟畏尔耻,必视尔死。如药弗溃,其疾必遂。
如矢不直,不能贯革。小人恶直,君子是持。
神之听之,终获其釐。
黄河之源出昆崙,万里震荡排中原。
行云翻空日月斗,急雨倒海雷霆喧。
下民咨嗟上帝怒,乃遣神禹清乾坤。
手握巨斧开龙门,中标砥柱气势尊。
白波一道永深稳,青山两岸无崩奔。
从此平成歌帝载,休气荣光应清代。
效灵已见出图书,论功不用誇嵩岱。
柱乎柱乎安无颇,狂风恶浪柰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