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
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挑灯研读《易经》的情景,伴随着稀疏的雨声和孤独的关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感叹在太平盛世,虽然自己怀揣着济世之策,但书生的命运往往多舛,体现出读书人的无奈与感慨。
诗中“数茎须为忧时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即使年纪渐长,胡须斑白,仍心系天下。他的一颗红心依旧炽热,渴望为国效力,"一点心犹报国丹"象征着这份赤诚之心。然而,诗人不愿轻易投身仕途,担心自己的才华被世俗所埋没,"未肯轩裳便尘土"表达了对仕途浮沉的警惕。
最后,诗人以“此身翻恐误儒冠”作结,表达了对自己学术身份的坚守,担心一旦穿上官服,可能会失去初心,误入仕途的歧途。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忧国忧民的志向,又有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
楚塞分形势,羊公压大邦。
因依多士子,参画尽敦厖。
岳璧闲相对,荀龙自有双。
共将船载酒,同泛月临江。
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委波添净练,洞照灭凝釭。阗咽沙头市,?珑竹岸窗。
巴童唱巫峡,海客话神泷。
已困连飞盏,犹催未倒缸。
饮荒情烂熳,风棹乐峥摐。
胜事他年忆,愁心此夜降。
知君皆逸韵,须为应莛撞。
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
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
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
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
天寒惊断雁,江信望回潮。
岁晚流芳歇,思君在此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