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何必就尚书,且向新桥一振裾。
娇女顷嫌撑小艇,偏亲今喜度安舆。
假饶跨鲤终难学,除却垂虹尽不如。
从此使衙乌亦好,岂无遗爱在胥馀。
省中何必就尚书,且向新桥一振裾。
娇女顷嫌撑小艇,偏亲今喜度安舆。
假饶跨鲤终难学,除却垂虹尽不如。
从此使衙乌亦好,岂无遗爱在胥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对友人所建新桥的赞美之作。诗中描绘了新桥建成后的场景与影响,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首句“省中何必就尚书”,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官场俗套的不屑,强调了新桥对于普通民众的重要性,不必拘泥于官僚制度的繁琐。接着“且向新桥一振裾”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新桥上欢腾的情景,展现了新桥带来的喜悦与活力。
“娇女顷嫌撑小艇,偏亲今喜度安舆。”这两句通过对比娇女从前对小艇的嫌弃与现在对新桥的喜爱,形象地表现了新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不仅满足了女性的需求,也得到了全家人的喜爱。
“假饶跨鲤终难学,除却垂虹尽不如。”这里以“跨鲤”比喻难以实现的目标,将新桥与“垂虹”(可能是指另一座桥或象征性的桥梁)进行比较,强调了新桥的独特价值与优越性。
最后,“从此使衙乌亦好,岂无遗爱在胥馀。”表达了对新桥长远影响的期待,希望它能带来更多的福祉与和谐,不仅改善了交通,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桥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赏。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绦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禦寇,散发摇风鬉。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我登超然台,积雨久不止。
台下柳成行,柳下满塘水。
环塘率乔木,照影弄清泚。
恍如在故乡,西湖古寺里。
气象极幽深,景物尽苍翠。
十年劳梦想,一夕居眼底。
独坐不能去,颓然起深思。
钟鸣主人归,烛光何烨炜。
笑语复移时,夜久余当起。
归路夫何如,江声寒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