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室窥玄籥,清斋席白茅。
瑶光连北阙,璧彩近南郊。
砌迥檐花积,风回苑树交。
天心如可见,已映易中爻。
缇室窥玄籥,清斋席白茅。
瑶光连北阙,璧彩近南郊。
砌迥檐花积,风回苑树交。
天心如可见,已映易中爻。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前一日斋居人面对飞雪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的宁静与洁白。首句“缇室窥玄籥”以“缇室”象征斋居之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虔诚;“清斋席白茅”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简朴与清雅。接下来,“瑶光连北阙,璧彩近南郊”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瑶光和璧彩,不仅描绘了雪花的美丽,也暗含了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砌迥檐花积,风回苑树交”描绘了雪花覆盖屋檐,风卷树叶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最后,“天心如可见,已映易中爻”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寻求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宇宙真理的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哲学思考的深度。
我如汝年时,昉问便江戍。
选阱如海深,望洋吁可怖。
汝今亦宜教,去作鳌峰主。
有民环百里,待汝字而抚。
何以奉宽条,何以抚黎庶。
惟公则生明,平心阅牒诉。
惟廉则寡过,莫受脂膏污。
惟勤则集事,慎勿习逸豫。
惟俭可无求,只学我清苦。
持此四字符,便是作县谱。
去家三百里,两地无多路。
安问来与往,时走一健步。
居官而民宜,暌隔非所虑。
三年课最归,可以见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