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气衰凋发齿,岁月翩翩来有几。
晨兴食米不一溢,日课读书犹十纸。
虽云喧寂无二观,终嫌蜩蚻喧吾耳。
亟起振衣欲出门,赤日当空汗如洗。
拨灰未炷瓦炉香,汲井先换铜匜水。
也胜太史落南时,短檠夜对屠牛机。
老人气衰凋发齿,岁月翩翩来有几。
晨兴食米不一溢,日课读书犹十纸。
虽云喧寂无二观,终嫌蜩蚻喧吾耳。
亟起振衣欲出门,赤日当空汗如洗。
拨灰未炷瓦炉香,汲井先换铜匜水。
也胜太史落南时,短檠夜对屠牛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静谧的白日里,被外界的嘈杂声音打破内心宁静的情景。首句"老人气衰凋发齿",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老态,岁月的痕迹明显。接下来的诗句"晨兴食米不一溢,日课读书犹十纸"展现了他勤俭的生活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生活简朴,仍坚持每日阅读。
然而,"虽云喧寂无二观,终嫌蜩蚻喧吾耳"表达了他对周围环境噪音的不满,蝉鸣蛙叫在他听来都显得吵闹。"亟起振衣欲出门"的动作,显示出他对清静的渴望,"赤日当空汗如洗"则描绘了夏日炎炎,他急于摆脱烦扰的心情。
诗人通过"拨灰未炷瓦炉香,汲井先换铜匜水"的细节,进一步强调了对日常琐事的关注,即使简单如点燃香炉、换水,也比以往更显慎重。最后两句"也胜太史落南时,短檠夜对屠牛机",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即使现在的生活简朴,也胜过过去的动荡岁月,独自面对书卷,胜过在黑暗中与屠夫的机械声相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者在静坐中对生活琐事的体察,以及对安宁心境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泊而坚韧的人生态度。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
山大地脉厚,小民十尺长。
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
勇力不自骄,颇能啖乾粮。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
古人遭边患,累累斗两刚。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
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
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武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麾据胡床。
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
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吴楚半秋色,渡江逢苇花。
云侵帆影尽,风逼雁行斜。
返照开岚翠,寒潮荡浦沙。
余将何所往,海峤拟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