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夜同陈澄江张梦麟城壕泛月》
《中秋夜同陈澄江张梦麟城壕泛月》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

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

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

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城壕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深邃的情感。

首联“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以“森爽”形容秋日的清爽,点明了时节与氛围。中秋之夜,月圆人静,霜天云淡,诗人独坐舟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空灵。

颔联“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的河流与小艇、荒野中的寺庙与稀疏的钟声相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通过“客啸”与“清唳雁”的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意境。月圆之夜,仿佛连大自然都为之动容,诗人惊讶于月光下仿佛龙吐珠般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尾联“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诗人似乎在与友人对话,表达了对彼此之间超凡脱俗情谊的感慨。在这样的夜晚,世俗的烦恼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超然的喜悦,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颂石头和尚草庵歌·其八

不属中间与内外,独卧孤峰谁作对。

龙天百万有谁知,金色头陀笑里会。

(0)

颂古九十八首·其六十一

觌面相呈也大奇,更无分别与迟疑。

自从收得非离合,岂可虚明放过伊。

精金百鍊方为贵,脱体灵明绝见知。

(0)

铁竹歌

普庵和尚铁竹歌,十圣三贤不奈何。

九节玲珑通法界,不由笾笋自喽啰。

从百鍊,已经磨,能障狂风止海波。

恶龙摄毒皆由我,猛虎归降岂是佗。

世出世间无可比,非凡非圣力摩诃。

莫耶剑,比天戈,生灭劳形费气多。

只这一条刚不坏,撑天拄地应三摩。

身莹净,意曼陀,非眼耳鼻六通和。

肉眼那能堪作见,二乘天眼尚誵讹。

德山老汉却老婆,横竖宗风般若多。

罕遇其人难措手,至今独卓立巍峨。

君不见,莫蹉跎,点石为金也是他。

即栗横肩千万个,解吞铁竹可相过。

未动口时百杂碎,岂同狐族唱巴歌。

顺天助道功非细,只欲令人脱死魔。

喃喃解语非关舌,入水何曾动碧波。

铁竹自歌如是唱,海潮音彻笑呵呵。

(0)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其十七柴头

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0)

偈颂五首·其三回彭居士书

有无俱不到,生灭岂相干。

得者随机应,未达莫颟顸。

(0)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

一轮秋月映悲风,数和松音标此意。

因缘究竟莫劳神,时节到来无不备。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