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这首诗名为《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其十七)柴头》,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侣释印肃。诗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古老的场景:一棵枯木历经千年,横竖交错,夜晚时分,连鬼神都感到畏惧,因为有夜叉灯照耀其中。诗人强调,若非得道之人,恐怕无人敢轻易触碰这株树木,暗示它可能蕴含着超自然的力量,超越了凡俗众生的理解和触及范围。
整首诗通过枯木和夜叉灯的形象,寓言般地传达出佛法中的寂静、威严以及修行者的超然地位,体现了佛教中对于修行境界的敬畏与追求。
谁不知侬懒,其如送客何。
叶声和雨细,山色上楼多。
出处俱为累,升沉尽听他。
疏钟暮相答,也解说愁么。
又是一年脩禊时,何须曲水泛金卮。
遍尝众酒少亦醉,坐到三更眠未迟。
上巳巧当寒食日,春风悭放牡丹枝。
白头父子灯前语,忘却江湖久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