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榴花》
《榴花》全文
宋 / 石延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王母庭前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0)
鉴赏

这首诗《榴花》由宋代诗人石延年所作,以“榴花”为题,描绘了石榴花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首句“王母庭前亲见栽”,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形象,将石榴花置于仙境之中,暗示其非凡的美丽与珍贵。王母亲自在她的庭院中栽种,强调了石榴花的与众不同和高雅气质。

次句“张骞偷得下天来”,运用了历史典故,张骞是汉代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官,这里通过“偷得下天来”的夸张手法,表达了石榴花从天界降临人间的神奇与不凡,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第三句“谁家巧妇残针线”,引入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巧妇”这一形象,展现了石榴花的鲜艳与生命力。即使是最巧的女工也无法用残破的针线缝制出这样的色彩,突出了石榴花的自然之美和难以复制的特质。

最后一句“一撮生红熨不开”,直接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之深,如同新生的红色火焰,无法被熨烫或改变。这不仅赞美了石榴花的鲜艳,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与不可抗拒的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榴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
石延年

石延年
朝代:宋   字:曼卿   籍贯: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带)   生辰:994~1041

石延年(994年~1041年),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南京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石延年早年屡试不中,宋真宗年间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迁大理寺丞,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学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诗,欧阳修之文,杜默之歌称为“三豪”。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四日,石延年卒于京师开封,年四十八岁。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传世。
猜你喜欢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0)

化城阁

曾宫凭风回,两岸闻钟声。

百里见秋毫,搆云有高营。

化城若化出,仰攀日月行。

俛视大江奔,众山遥相迎。

大江蟠㠌根,旋流自成浪。

却略罗翠屏,秀色各异状。

楞伽海中山,迥出霄汉上。

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回向。

惜哉不得往,侧坐渺难望。

拥掩难恕宥,意欲铲叠嶂。

登临独无语,一望一怊怅。

忽忆少年时,孤屿坐题诗。

空怀焉能果,唯有故人知。

(0)

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俊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0)

钟山西庵白莲亭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0)

送张甥赴青州幕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

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

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

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

(0)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

殿阁抡材覆等差,从臣今日擅文华。

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

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一觞一咏相从乐,传说犹堪异日誇。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