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
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
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拟寒山拾得二十首(其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情感。
"昨日见张三,嫌他不守己。归来自悔责,分别亦非理。"
这两句通过与张三的相遇,抒发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和后来的悔悟。作者意识到自己的指责和分辨都是不合理的。
"今日见张三,分别心复起。若除此恶习,佛法无多子。"
这两句则表达了即便在今天再次遇到张三时,那种想要评判别人的心态又重新出现了。作者认识到如果不能摆脱这种坏习惯,即使是学习佛法,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因为它要求人们要有宽容和接纳之心。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个人内心的斗争与成长过程,以及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他的文字简洁而富含哲理,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人生、佛法以及个人品德修炼的深刻理解。
后得智生功德聚,大悲留演润禽鱼。
贯花虽自科千品,标月还归理一如。
过量劫应期广布,刹那心合未忘书。
四衢道内抛红焰,五欲波中绽白蕖。
排斥众魔登寿域,引携诸子上安车。
义天星象荧荧也,辞海波澜浩浩欤。
违背此恩难拯拔,遭逢末世岂踌躇。
闻来半偈须相敩,惜去全身莫共居。
飞辩恨曾亏激问,颐幽欣且免长嘘。
生生顶奉辉心镜,廓照尘劳信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