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山亭新破一方苔,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向往。山亭被新破的一方苔藓覆盖,白帝城中留有花朵,满溢在四周的空隙之中,这里的“破”字用得极妙,既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又隐喻着诗人对于外界干扰的排斥。接下来的“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则是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进一步刻画,其中“野艳”指的是野花,“非傅粉”表明这些野花不需人工装饰,自有天然之美;“秋光清浅”形容了秋日阳光的柔和而透明,“不凭材”则强调这份美景不依赖任何物质条件。
诗人的心境随后通过“乡穷自作幽人伴,岁晚谁为静女媒”得到了展现。这里的“乡穷”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而“自作幽人伴”则显示出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精神上的伴侣;“岁晚”指的是年纪渐老,时间流逝,“谁为静女媒”则是对未来是否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心灵世界的疑问。
最后两句“可笑远公池上客,却因松菊赋归来”中,“远公”可能指的是古代隐逸之士,而“池上客”则是诗人自比,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在大自然中找到归宿的人的赞美;“却因松菊赋归来”则是在说,即便是外出游历,也终会因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而返回。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隐逸生活以及对未来某种精神寄托的渴望。
颀然一叟,算卌年吟弄,几番风月。
减字偷声余事耳,未碍蒲团生活。
过眼空花,打头急浪,此境何曾夺。
装成七宝,更无遗憾毫发。
却念孤屿栖迟,维摩丈室,仿佛那延窟。
兜率海山凭位置,终见云飞大豁。
七尺昂藏,千秋怅望,所向无空阔。
妍皮痴骨,任他摸象人说。
大江流日夜,佳人空谷,千里寄愁心。
颓波空极目,一发中原,蔽日白云深。
迷空蜃气,尽迸入、瀛客悽吟。
荡横流、稽天巨浸,嗷雁不成音。幽寻。
危峰费屐,古刹留衣,感归期无准。
凭梦想、松风解带,萝月开襟。
星辰昨夜虚延伫,隔银河、遥睇商参。
琴韵杳、移情海水愔愔。
梦驻神飞,春风蕴结,双鬓故园曾合。
酒边剪烛,论心暗潆,情波几折。
梅窗月静,听玉漏、敲寒清澈。
奈销魂、短棹长鞭,抵死催人离别。
分雁轸、白云恨绝。还剩有、水流呜咽。
乱山青冷,无言对著,灞桥残雪。
尘装载怨,又引起、乡愁万叠。
且订约、琴剑归来,记取落花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