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无人鸟迹多,眼前历历旧山河。
片帆不是秋风客,谁向中流发棹歌。
古渡无人鸟迹多,眼前历历旧山河。
片帆不是秋风客,谁向中流发棹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苍凉的渡口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山河的追忆与感慨。首句“古渡无人鸟迹多”以“古渡”为背景,点明了地点的古老与荒寂,而“鸟迹多”则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次句“眼前历历旧山河”,将读者的视线拉回,强调了眼前的景象如同历史画卷般清晰,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第三句“片帆不是秋风客”,转而聚焦于渡口的一叶扁舟,巧妙地运用“不是秋风客”这一表达,不仅描绘了船上的旅人并非随秋风而来的过客,更暗含了诗人对孤独与漂泊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谁向中流发棹歌”,以问句形式收尾,将画面推向高潮,似乎在询问,是谁在中流放声歌唱?这歌声或许是对自由的向往,对命运的抗争,或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渡口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过往山河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孤独与自由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风卷龙沙,云垂平野,晚来密雪交飞。
坐看阑槛,琼蕊遍寒枝。
妆点兰房景致,金铺掩、帘幕低垂。
红炉畔,浅斟低唱,天色正相宜。
更阑,人半醉,香肌玉暖,宝髻云敧。
又何须高会,梁苑瑶池。
堪笑子猷访戴,清兴尽、忍冻空回。
仍休羡,渔人江上,披得一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