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儿童闻混融,江湖老矣再能逢。
潮音遁伏门间虎,神骨峥嵘霜后松。
粥饭暂应随愿力,井舂终可听吾从。
萧滩滩上风帆发,引领白云何处峰。
忆在儿童闻混融,江湖老矣再能逢。
潮音遁伏门间虎,神骨峥嵘霜后松。
粥饭暂应随愿力,井舂终可听吾从。
萧滩滩上风帆发,引领白云何处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童年记忆中混融景象的怀念,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首句“忆在儿童闻混融”回忆起年少时的纯真与自然,而“江湖老矣再能逢”则感叹岁月流转,如今已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接下来,“潮音遁伏门间虎,神骨峥嵘霜后松”运用象征手法,将生活中的困难比作门后的猛虎,而坚韧不屈的精神则如经霜后依然挺立的松树,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挑战和自我坚守的决心。
“粥饭暂应随愿力,井舂终可听吾从”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认为只要尽力而为,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也能心满意足,同时表明他愿意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
最后两句“萧滩滩上风帆发,引领白云何处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风帆在萧瑟的滩头启航,诗人遥望远方,心中期待着未知的高峰,寓意着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赵蕃的人生哲学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日未出扶桑,云犹屯海岳。
宛是欲雨时,朝阴凛岩壑。
霜林乱叶多,荏苒乾未落。
飒飒满空山,细听微雨作。
一叶初自吟,万叶竞相谑。
就彼最高枝,相摩应宫角。
燥响欲相凭,风来能领略。
须臾不闻风,但听雨索索。
是雨亦无奇,如雨乃可乐。
风停叶静时,雨从何处著。
霜野物声乾,终带尘土浊。
篷音非出虚,瓢音太伤朴。
得似此声清,潇洒过笙鹤。
天籁者非耶,夔襄不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