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
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这首《声声慢》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回忆的春日景象。
开篇以“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描绘出一片荒凉破败之景,薜荔垂挂于墙壁,莓苔蔓延至石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衰败。接着,“愁痕刚界朱栏”,愁绪如同痕迹般划过朱红色的栏杆,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一句,通过对比杏花与梨花的白与红,以及它们在春寒中的相继开放,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随后,“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画面,池水如镜,映照着过往的身影,引发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则将画面拉回到现实,夕阳下的草地,曾经秋千的痕迹,勾起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表达了诗人作为伤春之人,追逐蝴蝶、燕子,沉浸在音乐与美酒中的狂放生活态度,但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忧郁。
“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则描绘了诗人独自饮酒赏花,却无人分享这份快乐的情景,凸显了孤独感。最后,“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以红楼的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东风吹过,杜鹃啼鸣,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