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竹火笼诗》
《咏竹火笼诗》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结根终南下,防露复披云。

虽为九华扇,聊可涤炎氛。

安能偶狐白,鹤夘织成文。

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

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

(0)
鉴赏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竹制品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沈约在炎热夏季中的清凉生活情景。诗中“结根终南下”表达了竹子生长的环境,而“防露复披云”则描绘了一种既防止露水又似云端飘逸的意境,显示出竹子的灵动与自然和谐。

接着,“虽为九华扇,聊可涤炎氛”中的“九华扇”通常指的是用优质竹制成的大扇子,这里提到的“涤炎氛”则形容扇子在热夏中带来的清凉效果。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竹子的作用,不仅是实用的工具,更是带来精神慰藉的艺术品。

“安能偶狐白,鹤夘织成文”一句,通过对“狐白”和“鹤夘”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这里的“狐白”可能指的是竹制品上附着的一层细小而轻柔的绒毛,而“鹤夘织成文”则是形容竹子纹理如同文字般自然流畅。

至于“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一句,则将诗人手中拿着的竹制品比喻为美丽的鸳鸯被,这里的“百和”与“吐氛氲”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凉、细腻且生动的画面。

最后,“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表达了诗人对竹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以及期待着岁末时节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物质享受,如同等待着精致的罗裙一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物的深切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雅好和文化品味。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一寿王侍郎简卿

小队停钲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

平尽群蛮方易镇,此事多应有数。

奈自古、功成人妒。

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

千载下,竟谁与。诗中带得西山雨。

指天台、雁荡归欤,寿乡深处。

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笑痴騃、纷纷儿女。

多少人间不平事,有皇天、老眼能区处。

挥玉斝,听金缕。

(0)

齐天乐.严县尹度上和李观我韵

瑞麟香软飞瑶席,吟仙笑陪欢宴。

桐影吹香,梅阴弄碧,一味微凉堪荐。停杯缓劝。

记罗帕求诗,琵琶遮面。

十载扬州,梦回前事楚云远。

人生总是逆旅,但相逢一笑,如此何限。

采石宫袍,沈香醉笔,何似轻衫小扇。流年暗换。

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

(0)

荔子

炎蒸午枕梦沧浪,落落星苞喜乍尝。

笔下丹青千品色,钗头风露一枝香。

鸡冠借谕何轻许,马乳争名固不量。

直待当时妃子笑,骊山千古事凄凉。

(0)

山馆偶题

水绕山堂竹映桥,偶来尘意已潜消。

最怜晓日浮波影,满壁煌煌玉电摇。

(0)

题蓝道人画梅诗轴·其一

湖海知君岁月多,欲寻笙鹤问烟萝。

相逢一笑江南陌,听彻丝桐听踏歌。

(0)

答释子问诗法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

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