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乔木春阴薄,故家文献多沦落。
雨声环堵长蓬蒿,鬓影衰年饭藜藿。
见说张家崇碧轩,楩楠豫章青拂天。
后皇嘉树无不有,雨露所濡皆可怜。
何时从子松根下,读书逍遥以忘年。
江城乔木春阴薄,故家文献多沦落。
雨声环堵长蓬蒿,鬓影衰年饭藜藿。
见说张家崇碧轩,楩楠豫章青拂天。
后皇嘉树无不有,雨露所濡皆可怜。
何时从子松根下,读书逍遥以忘年。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崇碧轩》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思的画面。诗的开篇“江城乔木春阴薄”,以春天的江城为背景,乔木在薄薄的春阴中显得静谧而略带凄凉,暗示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怀念和物是人非之感。
接下来,“故家文献多沦落”直接表达了对古代典籍流失的感慨,暗含着对知识文化的失落与哀叹。诗人身处破败之中,雨声环绕,四周杂草丛生,自己则在衰老之年只能以藜藿为食,生活清苦。
然而,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远处张家的崇碧轩,那里有楩楠豫章等珍贵树木,象征着富贵与尊荣。“后皇嘉树无不有,雨露所濡皆可怜”进一步赞美了这些树木的生机勃勃,同时也寓言了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延续,即使在困厄中也应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何时从子松根下,读书逍遥以忘年。”他渴望能像松树一样,在崇碧轩中忘却岁月的流逝,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古人为吏惜折腰,今人为吏愁吹毛。
渭城小邑大如掌,百家杀尽十家逃。
俞侯年少专城居,渭人始得归田庐。
郭外行春策病马,壁间退食悬枯鱼。
一朝微中考功法,拙宦违时乃承之。
妻儿驴背坐复跌,担囊但有琴书压。
君家旧在黄山曲,武溪千转清如玉。
拂衣长啸山水间,回首风尘真仆仆。
五柳门前菊欲黄,布帆高挂蒹葭苍。
归去来兮倘相忆,陇雁飞时书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