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月婆罗门引.中元步月》
《望月婆罗门引.中元步月》全文
清 / 顾太清   形式: 词  词牌: 婆罗门引

海棠花底,乱蛩啼遍小阑干。月阴云净天宽。

立尽梧桐影里,深草露华寒。

听哀音几处,痛哭中元。蒿灯细然。荡万点、小金丸。

看到香消火灭,过眼浮烟。

秋风庭院,破尘梦、清磬一声圆。南窗下、剪烛更阑。

(0)
鉴赏

这首《望月婆罗门引·中元步月》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以中元节(俗称鬼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月下漫步、感怀人生的画面。

首句“海棠花底,乱蛩啼遍小阑干”,以海棠花和蟋蟀的鸣叫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海棠花的美丽与蟋蟀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月阴云净天宽”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地面转向天空,描绘了一个月色皎洁、云散星明的夜空,给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感觉。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打破,因为接下来的“立尽梧桐影里,深草露华寒”两句,通过梧桐树影和露水的寒冷,再次强调了夜晚的凉意和时间的流逝。

“听哀音几处,痛哭中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中元节这一特殊日子的感慨,中元节是祭祀祖先、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因此这里的“哀音”和“痛哭”不仅指自然界的声响,也暗含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蒿灯细然。荡万点、小金丸。”描述了在微弱的蒿草灯下,诗人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小金丸在空中飘荡,这既是形象的比喻,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

“看到香消火灭,过眼浮烟。”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香烟的消散和浮云的飘过,象征着一切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

最后,“秋风庭院,破尘梦、清磬一声圆。”以秋风中的庭院和清脆的钟声结束全词,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钟声打破了尘世的梦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面对生活的现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顾太清

顾太清
朝代:清   字:梅仙   籍贯:满洲镶蓝旗   生辰:1799-1876

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顾太清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猜你喜欢

苦热登多稼亭二首

吏散庭空便悄然,不须休日始偷闲。
鸥边野水水边屋,城外平林林外山。
偶见行人回首却,亦看老子立亭间。
暮蝉何苦催归急,只待凉生月半环。

(0)

立春前一夕

春忽明朝是,冬将半夜非。
年华只不住,客子未能归。
微霰疏还客,寒檐滴又稀。
捻须真浪苦,呵笔更成挥。

(0)

立春日有怀

飘蓬敢恨一年迟,客里春光也自宜。
白玉青丝那得谎,一杯咽下少陵诗。

(0)

立秋後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雨後林中别檨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0)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一命华其老,诸昆半作官。
相高仍孝悌,不但盛衣冠。
近别那云诀,临丧独忍看。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0)

六月十三日立秋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