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舍荒芜三四寻,稍营轩槛便幽深。
已将种木待休影,未暇摊书聊洗心。
投老篇章愁脉脉,随缘香火静愔愔。
从今扫洒供鸡黍,知有高人肯见临。
并舍荒芜三四寻,稍营轩槛便幽深。
已将种木待休影,未暇摊书聊洗心。
投老篇章愁脉脉,随缘香火静愔愔。
从今扫洒供鸡黍,知有高人肯见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旧居进行修缮后,所展现出的宁静与雅致之感。首句“并舍荒芜三四寻,稍营轩槛便幽深”中,“并舍”指并排的房屋,“轩槛”则是指屋檐下的栏杆,通过“稍营”二字,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精心布置,使原本荒芜之地变得幽深而富有诗意。
接着,“已将种木待休影,未暇摊书聊洗心”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他期待在树荫下休息,暂时放下书籍,让心灵得到洗涤,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投老篇章愁脉脉,随缘香火静愔愔”则表达了诗人年老时对过往创作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平静接受。这里的“篇章”不仅指自己的作品,也可能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愁脉脉”则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但整体氛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从今扫洒供鸡黍,知有高人肯见临”两句,预示着诗人将更加珍惜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聚时光,期待着高雅之士的来访,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诗通过对环境、内心状态及未来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世界和谐的高洁情操。
春江日未曛,楚客酣送君。
翩翩孤黄鹤,万里沧洲云。
四方各有志,岂得常顾群。
山连巴湘远,水与荆吴分。
清光日修阻,尺素安可论。
相思寄梦寐,瑶草空氛氲。
月在洛阳天,天高净如水。
下有白头人,揽衣中夜起。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
眇然三处心,相去各千里。
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餐霞善养身。
夜后不闻龟喘息,秋来唯长鹤精神。
容颜尽怪长如故,名姓多疑不是真。
贵重荣华轻寿命,知君闷见世间人。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
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
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
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
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
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两家愿。
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
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