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
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
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
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
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
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
这首明代诗人赵贞吉的《宿关山》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画面。首句“陇云低合水分流”,通过低垂的陇云和交汇的水流,展现了边关之地特有的苍茫与辽阔。次句“羌笛高吹月满楼”,以悠扬的羌笛声和皎洁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第三句“乍客关山生远梦”,表达了诗人作为异乡客,夜晚在关山中产生思乡之梦,流露出淡淡的离愁。第四句“自怜旌节到边州”,诗人自怜身负使命,来到这偏远的边疆,透露出责任与孤寂。
第五、六句“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变化,积雪消融后的黄昏,诗人行走在长坂上,看到水泽中的绿草抽出新芽,显示出边地的生命力。
最后一句“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诗人听说当地泉水可以酿酒,想象着如果能停下来,他宁愿以美酒和音乐来排解心中的孤寂,展现出诗人对边地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景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绶花。
香闻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几岁自荣乐,高情方叹嗟。
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