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何雩峰运使水患诗韵》
《次何雩峰运使水患诗韵》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垫湿愁看瓦上松,移居无力向东峰。

漏天不补雨连月,压岭欲颓云万重。

稻陇鱼龙争穴窟,橘林奴隶没侯封。

老农家具饥难卖,折柄长镵破斗蓬。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社会动荡时期,农民生活困苦,遭受水患的悲惨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

首句“垫湿愁看瓦上松”,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潮湿阴冷、愁绪满溢的氛围,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人心的沉重。接着,“移居无力向东峰”一句,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无奈与无力感,东峰可能象征着新的希望之地,但现实的困境使得人们难以实现这一愿望。

“漏天不补雨连月,压岭欲颓云万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连续不断的雨水,如同倾泻而下的天漏,无法修补,压得山岭上的云层仿佛要崩塌一般,渲染出自然界的巨大压力和破坏力,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稻陇鱼龙争穴窟,橘林奴隶没侯封”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物行为,暗喻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鱼龙争穴窟,象征着资源的稀缺和争夺;橘林奴隶没侯封,则反映了农民被剥削、失去土地的悲惨境遇。这两句生动地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底层民众的苦难。

最后,“老农家具饥难卖,折柄长镵破斗蓬”两句,直接点明了农民因饥饿而难以维持生计的现实。家具作为生活必需品,在饥饿面前变得无足轻重,只能折断农具(长镵)和破烂斗篷来换取食物,形象地展示了农民生活的极端贫困和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的动荡和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送庐山老人

暮春送客江之浒,独鹤江头绕江树。

长杨绾结漫留人,山笛斜吹急带雨。

仙人此去归何峰,桃花历落随东风。

匡庐五老今还在,为我先开瀑布松。

(0)

同郭朝谔刘觐国诸兄饮潘明叔席是日洗鹏翼还南海

三山宫阙郁岧峣,濩落空惭五石瓢。

上客已归南海去,故人初散紫宸朝。

瓜浮玉井香先袭,水落金盘冻未销。

取醉不妨分掌液,帛书犹得到渔樵。

(0)

遣兴

久负林泉癖,因知物理幽。

倒丝虫自挂,刷羽雁交浮。

壁响松风入,窗虚桂月流。

悲歌重怀古,蓬鬓此千秋。

(0)

状元古井

泉出寒甃古,用汲汝为霖。

榭亭额片玉,村舍著镂金。

书堂留隐迹,学士解缨簪。

几多怀旧事,潺湲助鸣琴。

(0)

陪仲叔两兄汎舟?川晚溯大江·其二

溯洄江色暮,空水澹清秋。

雾隐桄榔岸,潮平雁骛洲。

管声川上发,槎影月中浮。

便拟随星使,将寻天汉游。

(0)

游少林·其三

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

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

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

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