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
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
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
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
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
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
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
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少林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为爱山林景物稀,登临随处竟忘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之所以喜爱游历山林,是因为那里的景色独特而稀有,以至于他每次登临都会流连忘返,完全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中。
颔联“云迷竹树浓还淡,雨堕岩花湿不飞”,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云雾缭绕,竹树间云气浓淡相宜,仿佛仙境一般;细雨轻落,岩上的花朵虽被雨水浸湿,却依然静默地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颈联“养晦高人曾索价,谈禅老衲欲留衣”,这里诗人借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对隐士和僧侣生活的向往。养晦高人,指的是那些在深山中修行的隐士,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谈禅老衲,则是指那些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侣,他们通过禅修寻求心灵的解脱。这两句诗暗示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尾联“何妨结社重来此,一洗尘心是与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来到这个地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社共游,以洗涤心灵,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是非。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更是对精神世界纯净追求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双重美的追求,以及对内心纯净境界的渴望。
干禄自为通,滔滔逝水何时穷。
隐居自为介,惨惨龙泉閟光彩。
何如耒阳李中卿,出也处也俱光荣。
往者时危曾学武,弯弓射杀南山虎。
一朝姓名贡玉堂,朝回满袖携天香。
秪今辞官归旧隐,五柳先生住相近。
石径扫苔客正来,荷亭置酒花半开。
清夜梦回思旧事,天语温存犹在耳。
却从云气望蓬莱,百年穷达安在哉。
人臣大节保终始,满眼官寮少能似。
泰山峨峨河水长,君恩于尔不可忘,呜呼君恩于尔不可忘。
走遍江南路。看天公、何时还我,故山深处。
君处钱塘余甓社,千里不期而遇。
更分甚、主宾吾汝。
一片湖光浓似酒,待发挥、我辈清新句。
几鱼鸟,不惊去。醉中不怕波神怒。
尽人间、纷纷轻薄,翻云覆雨。
灯火归来才半醒,月夜谯楼初鼓。
正老鹤迎门飞舞。
此乐人生能有几,怅后期好在知何许。
明日又,送柔橹。
未过松江去。被高沙、同盟鸥鹭,暂时留住。
曾共中秋心期定,再上江船容与。
待满载、淮歌楚舞。
岂料桂花香雾底,正河鱼、作祟深相苦。
尊有酒,不忺举。梦中似听嫦娥语。
道人生、百年才半,未为衰暮。
江北江南行欲遍,几见月明三五。
尝烂赏、通宵达曙。
可是今年情思懒,便临风、误却清新句。
聊援笔,为渠赋。
一杯未尽分携,匆匆争似休相遇。
方余病起,不禁同醉,只须将护。
万里淮天,数行征雁,雨晴风住。
趁瓜州古渡,东来潮水,便高卧、孤帆去。
卧听江声如雨。渐消磨、满怀愁绪。
丹青画出,金山烟塔,焦山霜树。
如此江山,发挥正要,雄章奇句。
仗何人唤取,青骢御史,看挥毫赋。
买陂塘旋栽杨柳,平章风月专务。
归来温树无人问,但听四窗荷雨。圆作渚。
准拟似、神仙瀛海烟波屿。凭阑独语。
笑元亮谋生,秫多菊在,唯识酒中趣。东华路。
朝士从教推许。庙堂议论如吕。
而今不说经纶话,只办西城联句。邻酒醑。
更乘兴相从,香鼎兼琴谱。平生考古。
已散却黄金,买回清福,倚杖看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