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膺哀辞三首·其二》
《次膺哀辞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李昭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平昔弦觞浪自怡,暮年荐鹗有新知。

蛾眉翻作黄昏哭,乐府空传白纻词。

上国音尘随梦断,东山箫管结秋悲。

风亭月观依然在,辽鹤归来复几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昭玘所作的《次膺哀辞三首》中的第二首,以哀悼之辞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离世的哀痛与追忆。

首句“平昔弦觞浪自怡”,回忆往昔,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饮酒赋诗,虽为寻常之事,却也自得其乐。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与下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后续情感的转折。

“暮年荐鹗有新知”一句,暗示诗人晚年遇到新的知己,但这种新知并未能填补失去旧友的空缺,反而更加凸显了孤独与哀愁。

“蛾眉翻作黄昏哭”,以蛾眉比喻女子的美貌,此处暗指逝去的友人,用“黄昏哭”描绘出哀悼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悲伤。

“乐府空传白纻词”,乐府是古代音乐机构,白纻词则是古代的一种歌曲形式。此句意味着逝者生前喜爱的音乐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响,表达了对逝者音乐才华的怀念以及对无法再听到其歌声的遗憾。

“上国音尘随梦断”,“上国”泛指京城或远方,音尘在这里指的是消息或音信。此句表达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的联系随着梦境的破碎而消失,强调了两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与不可逆转。

“东山箫管结秋悲”,东山是古代文人隐居之地,箫管代表音乐,结秋悲则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哀愁。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

“风亭月观依然在,辽鹤归来复几时”,风亭月观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辽鹤象征着逝去的灵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归来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昭玘
朝代:宋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猜你喜欢

荥泽道中

朝光各有象,春气助为容。

野润含芳草,山明数匿峰。

连天河色浅,匝树水云重。

广武英雄逝,应狂阮嗣宗。

(0)

春兴·其三

一壶春酒正堪携,云满前山花满溪。

日暮醉眠芳草地,数声啼鸟过桥西。

(0)

春兴·其一

海云遥接赤城霞,春满平原百万家。

珍重晓来风起处,莫教吹落玉兰花。

(0)

春日田园杂兴·其四

春社才过雨水中,灌园初学问山翁。

新成芥辣旋栽苣,既落瓜壶不用葱。

衣履已知非晋代,蚕桑聊自说《豳风》。

高原小麦青青秀,不见歌声起故宫。

(0)

至普觉寺同明上人话禅

偶访招提境,西风落叶稀。

溪声穿石走,山势逐云飞。

暇日寻初地,宗风阐道机。

暂时幽赏处,暮色映禅扉。

(0)

哭殷谱经先生

一书报君病,再书报君逝。

临风一哭君,别洒无穷泪。

萧山文端师,与君朱陈谊。

余秀孚敬王,与君青蓝契。

从弟蟫斋询,髫龄杖履侍。

回首三十年,都成梦泡类。

君在心尚酸,君逝心如醉。

欲纪君才华,遗集已行世。

欲纪君出处,史馆有成例。

我但写我悲,一纸祝融畀。

倘能达九原,君应为陨涕。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