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这首诗是《答刘桢诗》,出自魏晋时期的诗人徐干之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情深厚而又难以触及的复杂情感。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表达了短暂的相处时间和即将到来的分别,这种突然的分离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舍。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这里,“我思”指的是诗人的深思,“一何笃”形容这种思念之深,而“其愁如三春”则比喻这份思念和忧伤如同连绵不断的三个春天一样,显示出作者内心的沉重和久久不能平复。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尽管物理上的距离可能很短,但心理上的障碍却像九座关隘一样难以逾越,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虽然亲近,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遥不可及。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陶陶”形容春天气氛的温暖和舒适,“朱夏”则指盛夏时节的热烈与活力,而“草木昌且繁”则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旺盛,这些景象似乎在对比或映衬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