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0)
注释
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欹倒: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
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创:砍掉。
夷:削平。
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成:一本作“会”。
翻译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
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鉴赏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图景。"野水参差落涨痕"中,“野水”指的是野外的自然河流,“参差”形容水波的起伏不平,“落涨痕”则是指水位变化留下的痕迹,表现了秋天雨水的不定和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印记。

"疏林攲倒出霜根"一句,则通过“疏林”描绘树木稀疏的景象,“攲倒”形容树枝因积雪而弯曲,“出霜根”则是指霜雪覆盖下的树根,展现了秋末初冬时节的萧瑟。

"扁舟一棹归何处"中,“扁舟”是一种平底的小船,“一棹”则表示船夫使用单个桨板划行,“归何处”表达诗人对归宿方向的询问,流露出一种返乡或寻找归宿的愉悦情感。

"家在江南黄叶村"这句,则通过“家在江南”直接指出了诗人的故乡所在,而“黄叶村”则是用以秋景象征家的温馨与和谐,黄色的落叶给人以丰收的喜悦,也让人联想到了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更体现了诗人在秋天这种转季时节所特有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无题·其二

偷赠新诗妙绝伦,平时拈管却瞒人。

才偏不露方为大,情到能痴始信真。

欲表素心频送睐,难通私语只含颦。

何愁团扇秋风起,比目双身是一身。

(0)

菩萨蛮弈棋私语迷藏弹琴读书潜窥·其九

双双玉兔衣如雪。中庭桂树县明月。也解逐雄雌。

倚帘含笑窥。幽踪郎见惯。潜向银屏看。

娇靥晕红潮。佯羞妥翠翘。

(0)

景陶

归去来兮不是辞,陶家家数正如斯。

近来次第施行尽,只欠临流会赋诗。

(0)

高阳台.高次愚上舍索题梅窗读书图,时越中不守,杭城被围

玉碎疏帘,茶温小阁,东风才逗横枝。

雪海无尘,生绡雅称题诗。

香吹纸墨人俱韵,赋游仙、高卧偏宜。但依依。

梦里江南,费尽相思。

吴山越水登临地,叹画中泉石,虏骑纷驰。

粉本倪黄,可怜风景都非。

伤心世界君休问,看烟云、起灭移时。怕迟迟。

春到孤山,鹤瘦难支。

(0)

卜算子·其二

辛苦为寻春,争奈春归速。

流水盈盈不见人,烟雨封帘角。

别绪总无聊,前梦真难续。

芳草垂杨共一堤,各自伤心绿。

(0)

索居

自怜多病强加餐,里巷浮沉罢据鞍。

怀旧十年蓬鬓改,伤春三月落花寒。

志酬投笔元非易,事到持杯便不难。

敢谓闭门深避世,亦知门外有波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