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长沙贤太守,漆瞳玉颊照衡湘。
讼庭散后宾朋集,民瘼苏来礼乐昌。
且展绮筵陪胜饯,何须檀板闹红妆。
晓无探骑□边檄,愿献君王万寿觞。
闻道长沙贤太守,漆瞳玉颊照衡湘。
讼庭散后宾朋集,民瘼苏来礼乐昌。
且展绮筵陪胜饯,何须檀板闹红妆。
晓无探骑□边檄,愿献君王万寿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的太守在湖南地区治理有方,不仅改善了民生,还使得社会秩序井然,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诗中通过“漆瞳玉颊”这一形象描绘,展现了太守的外貌与内在品质的和谐统一。"讼庭散后宾朋集,民瘼苏来礼乐昌"两句,生动地表现了太守处理政务后的社会和谐景象,以及民众生活得到改善,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的场景。
接下来,“且展绮筵陪胜饯,何须檀板闹红妆”两句,表达了对太守举办宴会的赞美,认为无需过多的装饰和音乐,太守的德行和政绩已经足够令人敬仰。最后,“晓无探骑□边檄,愿献君王万寿觞”两句,暗示了边疆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诗人希望向君王献上祝福,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贤明太守的颂扬,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官员道德品质和治理能力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我非识字空有志,丱角已探翰墨场。
于今四十竟何益,聊取上代资平章。
率更清峭骨骼坚,云厌古柏微春阳。
虞君态度绝可爱,皎皎玉女乘鸾翔。
褚君妍姿媚人眼,晚岁亦复兀老苍。
薛君风味宁不好,未免籍湜屡仆僵。
太宗天性好儒翰,右军墨宝三千张。
君臣刻意事摹仿,往往一造夫子堂。
终然却视不可及,长松贞洁白玉刚。
以言其体莫减增,以言其健不屈彊。
以言其肌不露骨,以言其媚中含霜。
仙人溷迹在尘世,欲自掩晦终遗光。
岂如今人作潇洒,曼肤平胁施罗裳。
安得刀圭换凡骨,飞上青天原此术。
平生行止都无著,恰似孤云自在闲。
四十馀年倦江浙,二千里外择溪山。
穷愁元不上双鬓,秀句仅能窥一班。
与子暂分非久别,西风时节赋刀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