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杜介熙熙堂》
《杜介熙熙堂》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崎岖世路最先回,窈窕华堂手自开。

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

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

遥想闭门投辖饮,鹍弦铁拨响如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ètáng
sòng / shì

shìzuìxiānhuíyǎotiǎohuátángshǒukāi

duōduōcéngshūguàishìchángjuéchūntái

báishāwèifāngyǒnghuángzhǐhóngxīnhuī

yáoxiǎngméntóuxiáyǐnkūnxiántiěxiǎngléi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子由渑池怀旧》。首句“崎岖世路最先回”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要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之地。这一句通过“崎岖”二字,生动描绘出世间道路的艰难与曲折,而“最先回”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望。

接着,“窈窕华堂手自开”则是对理想中的美好场所进行描绘。这里的“窈窕”形容的是深邃而又幽静的空间,而“华堂”则象征着高雅和美丽。这一句传达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自主掌控。

第三、四句,“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在这里,苏轼借用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咄咄怪事”来表达自己对于世间奇异之事的态度。而“熙熙长觉似春台”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比喻,“熙熙”二字形容的是清新而又和谐的声音,而“长觉”指的是长久的安宁。整句话传达出诗人对于外界纷扰与内心平静的对比。

以下几句,“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在这两句中,苏轼通过“白砂碧玉”来形容美好而纯净的事物,而“黄纸红旗”则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功名与权力进行描绘。这里的“味方永”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不变的决心,同时“心已灰”则透露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

最后两句,“遥想闭门投辖饮,鹍弦铁拨响如雷。”在这里,苏轼通过“遥想闭门投辖饮”来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鹍弦铁拨响如雷”则是对音乐之美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强烈情感的抒发。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纷争,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创作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其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赠禅师

坐见三生事,宗传一衲来。

已知无法说,心向定中灰。

(0)

过阴陵

壮士悽惶到山下,行人惆怅上山头。

生前此路已迷失,寂寞孤魂何处游。

(0)

奉和岳州山城

郡馆临清赏,开扃坐白云。

讼虚棠户曙,观静竹檐曛。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风传琴上意,遥向日华纷。

(0)

送郑录事赴太原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0)

同韩侍郎秋朝使院

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

露井桐柯湿,风庭鹤翅閒。

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

惆怅祗应此,难裁语默间。

(0)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小苑春初至,皇衢日更清。

遥分万条柳,回出九重城。

隐映龙池润,参差凤阙明。

影宜宫雪曙,色带禁烟晴。

深浅残阳变,高低晓吹轻。

年光正堪折,欲寄一枝荣。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