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叩柴门寄我诗,迎门稚子候予归。
青山唤醒十年梦,明月空怀千里思。
今晋古秦天地隔,范雎张禄姓名非。
人生百岁发相见,世事悠悠未可知。
谁叩柴门寄我诗,迎门稚子候予归。
青山唤醒十年梦,明月空怀千里思。
今晋古秦天地隔,范雎张禄姓名非。
人生百岁发相见,世事悠悠未可知。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于石所作,题为《次韵苏巨卿》。从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深切思念之情,以及对世事变迁无常的感慨。
首句“谁叩柴门寄我诗”描绘了一幅友人在寒冷中敲开自己简陋门扉,送来书信的情景。这里,“柴门”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而“稚子候予归”则表明家人对诗人的期待与关心。
接下来的两句“青山唤醒十年梦,明月空怀千里思”,则是诗人被大自然的美景唤醒,从昏睡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长久以往的迷茫。这里,“十年梦”暗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而“千里思”则展现了对远方亲友深沉的情感。
“今晋古秦天地隔,范雎张禄姓名非”,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变迁来表达时空阻隔带来的无奈和人事的更替。诗人借用历史上的名臣,如晋之范雎、秦之张禄,以此强调时代变化所导致的人物交换,乃至于连姓名都不复存在。
最后,“人生百岁发相见,世事悠悠未可知”,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意识到人的一生不过百年,而能够相聚的时光又是如此短暂,因此对于未来的世事持有开放而又迷茫的心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以及面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时所展现出的超脱与豁达。
今日复何日,高槐布初阴。
良辰非虚名,清和盈我襟。
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
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
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
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德入我梦,角羁未胜簪。
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
西园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
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
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
争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