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
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
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
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
这首诗描绘了山谷中的清脆响声与泛舟者悠扬的歌声交织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通过“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这两句,生动地勾勒出山谷中传来的木头敲击声与划船时的歌声相互应和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接着,“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面上的动态景象。在清澈的港湾里,偶尔会有波浪翻滚,而在河流的中心,尘埃也可能随风飘起,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多变,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某种工程或建设的壮举,表达了对从地下挖掘出通道或建造巨大工程的敬意。这里使用了“凿山开”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工程的艰巨与伟大。
最后,“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两句,可能是在强调国家或社会对于这种重要建设的需要,以及对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的感激与铭记。这里的“梁栋”通常指的是支撑建筑的关键构件,象征着国家或社会的支柱,表达了对贡献者的崇高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人类智慧与努力的颂扬,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特见解。
桥边陌上,看如画一抹,层层绿绮。
轻暖轻寒时最好,荡飏碧波新水。
嫩叶梳烟,软条掠雨,细细丝难理。
瘦腰半捻,如何载得春起。
最爱柔态纤盈,向人绰约,摇曳欺桃李。
寒食未过刚二月,小似簸钱年纪。
别馆休攀,离亭莫折,留取东风里。
谁吹羌笛,有人愁正无已。
落絮飘香,问何事,春归恁速。
任年年憔悴,眉峰双蹙。
病骨未容持半偈,愁怀剩得盈千斛。
怪痴情,似草尽还生,萦心曲。惊残梦,风敲竹。
欹单枕,茶初熟。惟数声啼鸟,伴人幽独。
槛外花光消腻粉,阶前苔色欺蛾绿。
把无聊,都付断肠吟,凭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