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时方半,炎威势正横。
哀蝉声忽咽,凉露意潜惊。
多是穷愁客,易生迟暮情。
白头孤馆里,偏听尔长鸣。
三伏时方半,炎威势正横。
哀蝉声忽咽,凉露意潜惊。
多是穷愁客,易生迟暮情。
白头孤馆里,偏听尔长鸣。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三伏天过半,酷热难耐的景象。诗人通过“哀蝉声忽咽”和“凉露意潜惊”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听觉与触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略带一丝清凉感的氛围。蝉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苦楚,而凉露的出现则给人带来了一丝慰藉。
接下来,“多是穷愁客,易生迟暮情”两句,诗人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蝉鸣的感知中,表达了在炎热夏季,那些生活困顿的人们更容易产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忧郁情绪。
最后,“白头孤馆里,偏听尔长鸣”一句,将画面推向了一个更加孤独凄凉的境地。在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居住的旅店中,诗人只能听到蝉的长鸣,这声音似乎成为了他内心孤独与愁苦的象征。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为诗人的处境感到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蝉鸣的细腻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面对炎热、孤独与人生无常的复杂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