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
- 鉴赏
这首诗《下第诗》由晚唐诗人罗隐所作,通过“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鸟鹊鸣叫、花瓣飘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落寞氛围。罗隐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界的美好与瞬间的流逝,同时也暗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感慨。
“帘卷残阳鸣鸟鹊”,这句诗中,“帘卷”二字生动地展现了夕阳西下时分,窗帘随风轻轻卷起的画面,给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之感。“残阳”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日暮将至,万物即将归于宁静的状态。“鸣鸟鹊”则通过鸟儿的叫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命的气息。
“花飞何处好楼台”,这一句则将视角转向了空中飘落的花瓣,它们似乎在寻找着一个安放之处,却不知最终会落在何方。这里的“好楼台”既可理解为诗人内心向往的美好之地,也可以是某种象征,代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花瓣的飘落与楼台的静默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
整体而言,《下第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晚唐文人面对科举失利、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复杂心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叔弼寄秦张
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