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
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
于时吾始壮,败壁不涂墁。
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
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
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
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
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
舌端悬日月,笔下来江汉。
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
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
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
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
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送叔弼寄秦张》,通过对庐陵四公子之一的叔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友情。首句“庐陵四公子,吾及识其半”点出人物背景,接着赞美叔弼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叔也英达人,平易亦精悍。”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与叔弼的交往,虽生活艰辛但仍能深入交流:“孤身客东都,转食诸公馆。时来扣君门,百过不留难。”
诗人描述了叔弼的慷慨大方和才思敏捷:“倾心倒囊笈,燕语彻昏旦。”然而,叔弼的孝顺和责任使他生活不易:“磬折晚为亲,少得而多患。”诗人感叹时光匆匆,与友人相聚的时光尤为珍贵:“相过汝颍上,岁月不胜难。”叔弼在忙碌中仍能写出大量佳作:“君才得公馀,十日而千万。”他的言辞犀利,如日月悬空,文章磅礴如江汉。
最后,诗人鼓励叔弼在关键时刻展现才华,行事果断:“此行不寻常,谈者方一贯。逸足宁小试,宝刀当立断。”他提醒朋友,尽管用心平正,但仍需有所决断,同时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用意不崎岖,欲得忘挟弹。卧念平生亲,稍作春冰泮。”结尾处,诗人催促秦张尽快回信,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因声督张秦,书来不应缓。”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展现了叔弼的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之情。
客行忽到湘东驿。
明朝真是潇湘客。
晴碧万重云。
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别后书难得。
先自雁来稀。
那堪春半时。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
新年叶气,无处人物不熙熙。
万岁声从天下,一札恩随春到,光采动天鸡。
寿域偏寰海,直过雪山西。
忆曾预,宣玉册,捧金卮。
如今万里,魂梦空绕五云飞。
想见大庭宫馆,重起三山楼观,双指赭黄衣。
此会古无有,何止古来稀。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