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层螺,乍瞥见苏门,岚翠飘缈。
旧有高人,峰顶结庐深窅。
除却乞雨医龙,总只守、半空清峭。
管领他、月壑风岩,时作凤惊长啸。
养生中散空闻教。伴三年、未谙至道。
火光不用全光法,坐锻火光偏耀。
可奈焰烈身危,烧绝广陵琴调。
向碧云飞处,无限意,如风扫。
天外层螺,乍瞥见苏门,岚翠飘缈。
旧有高人,峰顶结庐深窅。
除却乞雨医龙,总只守、半空清峭。
管领他、月壑风岩,时作凤惊长啸。
养生中散空闻教。伴三年、未谙至道。
火光不用全光法,坐锻火光偏耀。
可奈焰烈身危,烧绝广陵琴调。
向碧云飞处,无限意,如风扫。
这首《玲珑四犯》由清代词人王时翔所作,其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自然之美的画面。词中以“天外层螺”开篇,巧妙地将山峰比作层层叠叠的螺壳,给人一种高远而缥缈的感觉。接着,通过“乍瞥见苏门,岚翠飘缈”,进一步渲染了山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
“旧有高人,峰顶结庐深窅”一句,引入了古代隐士的形象,他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山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词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除却乞雨医龙,总只守、半空清峭。”这里描述了高人在山中守护自然,无论是为求雨还是医龙,都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同时,“清峭”二字,既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也象征了高人品格的高洁。
接下来,“管领他、月壑风岩,时作凤惊长啸。”高人与自然界的月、风、岩石相依相伴,偶尔发出如同凤凰般的长啸,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内心的自由与洒脱。
“养生中散空闻教。”这句提到的“中散”是东晋时期的名士,此处借指高人通过修身养性,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然而,尽管与中散一样追求精神境界,但词人感叹自己未能完全领悟其中的至道。
“伴三年、未谙至道。”表达了词人虽然与高人相处多年,但仍未完全理解高人的智慧与境界,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渴望。
“火光不用全光法,坐锻火光偏耀。”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高人的智慧与修为比作火焰,通过“坐锻”来比喻修炼的过程。然而,火焰虽明亮,却也带来了危险,暗示了高人智慧的双刃剑性质。
最后,“可奈焰烈身危,烧绝广陵琴调。”火焰虽美,却也可能带来危险,如同高人的智慧,虽能引领人走向更高的境界,但也可能因过于炽热而烧毁原有的和谐与平衡,如同广陵琴调被烧绝。
“向碧云飞处,无限意,如风扫。”词人以碧云飞舞的景象结束,表达了对高人智慧与境界的无限向往,如同风扫过后的清新与宁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玲珑四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与境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