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樵山下感旧·其一》
《西樵山下感旧·其一》全文
明 / 陈献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西风吹老锦岩春,遗迹荒凉此水滨。

云气不遮西望眼,青山刚对独归人。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西樵山下感旧(其一)》描绘了一幅秋日西风中西樵山景色的画面。首句"西风吹老锦岩春",通过"西风"和"吹老",展现了时光流转,曾经的春天已被秋风侵蚀,暗示了岁月的无情。"锦岩春"则可能指代山间的美景,如今已不再如初。

第二句"遗迹荒凉此水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荒芜,"遗迹"暗示着历史的痕迹,而"荒凉"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眼前的落寞之感。"此水滨"则点出地点,是诗人站在水边,面对着这些遗迹。

第三句"云气不遮西望眼"写云雾虽浓,但并未遮住诗人向西眺望的目光,寓意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执着追寻。最后一句"青山刚对独归人"以"青山"与"独归人"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山的静默与孤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樵山下的秋景和遗迹,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沉思,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陈献章

陈献章
朝代:明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猜你喜欢

瓜步洲

青山万古色,流水一江云。

远寺钟声早,迢迢月下闻。

(0)

题画小景二首·其一

山色青于染,茅堂背郭成。

阴阴乔木里,疑有读书声。

(0)

秋江晚眺图为曹宪副廷彰题

金门画史小李徒,何年写此秋江图。

斜阳杳杳下林杪,隔岸几点青山孤。

时当深秋八九月,红叶似锦烟中铺。

清霜萧萧悴高柳,浅水猎猎涵疏蒲。

茅亭一个傍山麓,人迹不到堆寒芜。

就中岂无高尚者,皓首甘作林泉枯。

江头二客久不去,气岸颇似黄与苏。

抱琴何处觅知己,矫首眺望仍踟蹰。

矶边舴艋差可渡,似欲放浪为欢娱。

水清沙白秋正肃,佳趣彷佛君山湖。

断霞留影带残雨,连雁欲下相惊呼。

前村有酒可剩酤,亦有巨口淞江鲈。

江山若此岂易得,览胜不来空负吾。

望中疑是尚书宅,青红楼阁相萦纡。

书声隐隐起林壑,剑气烨烨腾天衢。

年登百顷刈云子,岁晚千头收木奴。

地灵岂徒富物产,人才项背无时无。

凤池乌府相照耀,山川钟秀信不诬。

君家世业有如此,辋川赤壁焉能逾。

何时许我载轻舸,与君汗漫直上寻蓬壶。

(0)

游囊山寺

下马松关外,行行过虎溪。

钟鸣知寺近,云瞑觉天低。

断涧流泉涩,平冈古木齐。

何时谢尘鞅,此地卜幽栖。

(0)

馀兴

何处秋声入短琴,江边萧瑟起枫林。

空歌白雪儿童笑,不负沧波老子心。

钓石摩挲云气暖,睡沙展转月痕深。

眼中昏嫁随时了,只有床头鬻犬金。

(0)

用韵寄姜进士仁夫

书爱八分小,来书喻率更。

云霄初接武,江海尚留情。

世事非难料,人才怕小成。

诸贤须汲汲,吾老独观瀛。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