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其五》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共道十年无腊雪,且欣三白压春田。

尽驱南亩扶犁手,稍发中都朽贯钱。

(0)
翻译
人们都说十年没有下过冬雪了
现在能见到三次积雪覆盖农田已足够欣喜
注释
共道:众人皆言。
十年:多年时间。
无腊雪:没有冬季降雪。
且欣:姑且感到欢喜。
三白:三次积雪。
压春田:覆盖春天的田野。
尽驱:全部驱使。
南亩:农田。
扶犁手:农夫。
稍发:稍微发放。
中都:京城。
朽贯钱:陈旧的官府储备钱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春景图。开篇即以“共道十年无腊雪”表达了对罕见天气现象的惊叹和记忆,接着“且欣三白压春田”则是对当前美好春景的喜悦之情。这里的“腊雪”指的是冬天的积雪,而“三白”可能指的是春日里稀疏的雪花或霜冻,它们轻轻地覆盖在刚刚开始生长的农田上,为大地带来了新生的气息。

诗人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具体的农业活动:“尽驱南亩扶犁手”,这里“尽驱”意味着全力以赴,“南亩”则是指春天耕种的土地,而“扶犁手”则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表现出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描绘。

最后一句“稍发中都朽贯钱”,颇为深长。这里“稍发”意指稍微挣得一些,“中都”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朽贯钱”则是形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这句话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农业活动的描写,以及对财富和时间流逝的感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閒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0)

闺友戏呼余为女书痴偶成一绝聊以见志

几回惆怅叹蛾眉,寂处深闺未有师。

但使一朝通妙义,不妨人唤女书痴。

(0)

蝶恋花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0)

渔父三首·其一

红叶村西夕照馀。黄芦滩畔月痕初。

轻拨棹,且归与。挂起渔竿不钓鱼。

(0)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其一

迎腊梅花无数开,旋看飞片点青苔。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

(0)

佳人醉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