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春寂寂,宫漏夜迟迟。
明月流珠户,轻风开绣帷。
昔承恩宠处,犹想梦来时。
不见金銮幸,惟应玉箸垂。
灯花明又暗,佳期杳难期。
长门春寂寂,宫漏夜迟迟。
明月流珠户,轻风开绣帷。
昔承恩宠处,犹想梦来时。
不见金銮幸,惟应玉箸垂。
灯花明又暗,佳期杳难期。
这首《有所思》由元代诗人周巽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长门宫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长门春寂寂”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长门宫的春日显得格外寂静,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接着,“宫漏夜迟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漫长与寂静,仿佛时间也在为她的等待而停滞不前。
“明月流珠户,轻风开绣帷”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波动。明月照耀着宫门,如同洒下珍珠般的光芒,而轻风吹动绣帷,似乎在诉说着她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憧憬。
“昔承恩宠处,犹想梦来时”表达了主人公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梦境中与爱人相聚的渴望。然而,“不见金銮幸,惟应玉箸垂”,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她只能以泪水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与无奈。
最后,“灯花明又暗,佳期杳难期”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无论是明灯的闪烁还是黯淡,都象征着她对未来的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心情。佳期难遇,预示着她对爱情的追求与等待可能终将落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对于爱情与命运的复杂情感。
律上阳和虽始煦,樽前人意已生春。
濠梁且欲观鱼乐,淮郡何能致鹿驯。
为访心朋犹纵棹,况逢时隽与均茵。
别车岂必辞沉醉,更有高阳倒载人。
三月三十日,春去人尽惜。
我独惜春多,欲留春不得。
忆昨仕行都,亦屡逢春色。
王事多鞅掌,常苦无暇隙。
担上看桃李,负春长叹息。
每欲早归田,恨不生羽翼。
及至今得归,亦复少欢适。
平生无室庐,方且事工役。
老妻病累年,年来觉转剧。
百事总关心,十日九不怿。
把酒对东风,一春能几夕。
因念梦幻躯,处世不满百。
今日六十三,已是桑榆迫。
纵使到七十,能得几年客。
幸春有旧好,一笑常莫逆。
今既舍我归,动是经年隔。
聊复倒离樽,与春话胸臆。
我方葺园亭,随分足泉石。
准拟共东君,著此几两屐。
丁宁春早回,莫使常相忆。
今宵已拚醉,坐待东方白。
明旦各分飞,断肠芳草碧。
《丙戌送春有作》【宋·吴芾】三月三十日,春去人尽惜。我独惜春多,欲留春不得。忆昨仕行都,亦屡逢春色。王事多鞅掌,常苦无暇隙。担上看桃李,负春长叹息。每欲早归田,恨不生羽翼。及至今得归,亦复少欢适。平生无室庐,方且事工役。老妻病累年,年来觉转剧。百事总关心,十日九不怿。把酒对东风,一春能几夕。因念梦幻躯,处世不满百。今日六十三,已是桑榆迫。纵使到七十,能得几年客。幸春有旧好,一笑常莫逆。今既舍我归,动是经年隔。聊复倒离樽,与春话胸臆。我方葺园亭,随分足泉石。准拟共东君,著此几两屐。丁宁春早回,莫使常相忆。今宵已拚醉,坐待东方白。明旦各分飞,断肠芳草碧。
https://shici.929r.com/shici/Z59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