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其一》
《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其一》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洞府藏真锁碧峦,我来顿觉百忧宽。

真人已去留遗像,古木犹存翳旧坛。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诛茅计,幸我年来已挂冠。

(0)
注释
洞府:指深山中的道观或隐居之处。
碧峦:青翠的山峦。
顿觉:立刻感到。
百忧宽:消除众多忧虑。
真人:道教中指有道行的高人。
遗像:遗留下来的画像。
古木:年代久远的大树。
翳旧坛:覆盖在旧道观上的树木。
杖藜:手杖和藜杖,代指步行。
襟抱豁:胸怀开朗。
衣袂:衣袖。
骨毛寒:感觉肌肤发冷。
诛茅计:隐居生活的打算。
挂冠:辞去官职,表示归隐。
翻译
深山洞穴隐藏着真谛,我一来顿感百般忧虑消散。
真人已逝,只留下遗像,古老的树木环绕着破旧的道观。
清风拂过,拄杖而行,心胸开阔,冷气侵袭,让肌肤感到寒冷。
不妨就在这里隐居修行,庆幸的是我已经辞官归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吴 芾的作品,名为《泽民见示游洞宫护圣二诗次来韵(其一)》。诗中描绘了作者游览洞府的景象与心情。

"洞府藏真锁碧峨":此句运用了神仙家园的意象,"洞府"是道教中的仙境,"碧峨"则形容山色之翠绿。这里通过对洞府的描绘,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追求。

"我来顿觉百忧宽":诗人到达此地后,一切烦恼和忧虑似乎都随风而逝了,心境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里体现出自然景观对人的情感有着净化的作用。

"真人已去留遗像":"真人"指的是道教中的仙人或修炼之士。诗中说仙人虽然不在,但留下了形象,可能是指洞府中的塑像或壁画。这表明即使仙人不再,精神遗产依然存在。

"古木犹存翳旧坛":这里描写的是古老的树木依旧守护着昔日的祭坛。"翳"字形容树荫如盖,给人以深邃和庄严之感。这两句强调了历史的沉淀与精神的传承。

"清入杖藜襟抱豁":诗人手持拐杖,在古木参天中行走,不仅是身体上的接触,更是心灵上的沟通。"豁"字形容心境开阔,这里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的交融。

"冷侵衣袂骨毛寒":这句则描绘出诗人在清晨或深秋时分,感受到微凉空气渗透衣服,直至肌肤,使得骨骼也感到一丝寒意。这里通过对温度变化的细腻描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情景。

"何妨便作诛茅计":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洞府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不再为尘世烦恼所困扰。"何妨"意味着无忧,"诛茅"则是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幸我年来已挂冠":诗人感到庆幸的是自己已经能够抽身于世俗的纷争之中,不再为官场或其他社会关系所累。"挂冠"在此意味着放弃世间的名位和荣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洞府景观的描写,以及与自然、历史文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兵要望江南·其四占梦第二十五

将军梦,打鼓大声鸣。

小鼓小声军小胜,不鸣固守莫先征,胜负取其声。

(0)

兵要望江南·其九占怪第二十三

安营讫,分布已周围。

碎石或生无数目,将军不久罢兵权,天地应昭然。

(0)

兵要望江南·其四十一占星第十三

太白犯,昴毕二星缠。

定主逆臣谋国主,马奔人走丧中原,入昴赦人原。

(0)

兵要望江南·其十六占月第十二

太平夕,月破作三分。

四海荒荒兴逆叛,都缘人主宠奢昏,草寇辄称尊。

(0)

兵要望江南·其五十占日第十一

日紫色,名曰疾萎蕤。

其分起兵多丧败,且宜修德厌天机,勿起祸当时。

(0)

兵要望江南·其十八占日第十一

两日刽少时及明朝。

倘或必闻如此兆,外藩草莽竞兴妖,进步即嚎啕。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