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抠衣三鳣堂,芝兰郁郁苞芬香。
古人用器列彝鼎,前辈遗编充栋梁。
事业未容传信史,功名端合付贤良。
佳城他日祥光聚,知是几番焚赠黄。
学子抠衣三鳣堂,芝兰郁郁苞芬香。
古人用器列彝鼎,前辈遗编充栋梁。
事业未容传信史,功名端合付贤良。
佳城他日祥光聚,知是几番焚赠黄。
这首挽词以沉稳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首句“学子抠衣三鳣堂”,形象地展现了学子们恭敬地向先师学习的情景,凸显出教育的重要性与庄严性。“芝兰郁郁苞芬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逝者比作芝兰,不仅赞美了其品德高洁,还暗示了其在世时如同芝兰般影响着周围的人,留下了一片芬芳。
接着,“古人用器列彝鼎,前辈遗编充栋梁”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逝者在学术与道德上的贡献,犹如古代的彝鼎与书籍,成为了后人学习与效仿的典范,支撑起了一座知识与道德的殿堂。
“事业未容传信史,功名端合付贤良”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未完成事业的惋惜,以及对其功绩应由贤良之人继承与发扬的期待,体现了对逝者价值的认可与传承的重视。
最后,“佳城他日祥光聚,知是几番焚赠黄”两句,预示了逝者安息之地将汇聚祥瑞之光,暗示其功德将被后人铭记,并通过祭祀等活动得以延续,表达了对逝者的永恒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不仅深情地悼念了逝者,还深刻地体现了对教育、学术、道德以及后人传承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山行成兴尽,泥饮得情亲。
五月瓜盘美,殊乡雨话真。
青云生此屋,白发长吾人。
阑外浮图立,堂堂似上宾。
夜闻碛外铃声苦,晓听城头画角哀。
不是感恩心似铁,谁人肯向此间来。
翱翔数仞间,何异九万里。
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
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拟。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
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
乃识逍遥游,潨远发玄旨。
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