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六》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六》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

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0)
注释
林塘:树林和池塘。
过雨:经过雨水。
不胜秋:承受不住秋天的凉意。
万盖:众多的树叶。
跳珠:像跳跃的珍珠。
碧流:清澈的水流。
倚槛:倚靠栏杆。
孤吟:独自吟唱。
天欲暮:天色将晚。
更:再,又。
穿:穿上。
芒屩:草鞋。
上方舟:准备乘船。
翻译
树林池塘经过秋雨洗涤,显得更加清冷,无数树叶如跳跃的珍珠,书写在绿色的水流上。
我独自靠着栏杆吟诗,天色渐近傍晚,又穿上芒鞋,准备乘小舟前往更远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秋雨中行走时的感受和景象。开头两句“林塘过雨不胜秋,万盖跳珠写碧流”描绘了一幅秋天雨后的湿润画面。“林塘过雨”表达了秋天的氛围,"不胜秋"则是说这场雨水虽然丰沛,但还是比不上秋天那种萧瑟、凄清的气息。"万盖跳珠写碧流"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滴落在溪流之中的情景,仿佛无数珍珠在水面跳跃,增添了一份生动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则是诗人在雨中独自吟咏的情景。"倚槛孤吟"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淡定,"天欲暮"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的感伤。而“更穿芒屩上方舟”则是说诗人继续乘坐着小舟,在稻田间穿行。"芒屩"指的是水稻成熟时的样子,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既形容了秋天的景色,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雨中行走、心灵自在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秋天特有的感悟和情感。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0)

湖心亭联

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0)

萤火

中宵露坐数飞萤,隐映墙阴复广庭。

风动花林生野烧,池摇云影度疏星。

天街扇扑流光乱,书屋囊开夜色青。

乘化未容随草腐,非关慧质弄惺惺。

(0)

青骢马

青骢马,九尺强。百金买,千金装。

双蹄不著地,影灭如飞翔。

借问冶游郎,何为在他乡。

下马立青捂,手提碧珊瑚。

千唤不知人,尽眼眄当垆。

当垆岂不冶,褰衣愁晓露。

五步一停骢,十步一回顾。

客从远道来,赠我青鸾带。

交颈复同心,白石青松在。

东家好女秦罗敷,西家荡儿冯子都。

鸳鸯只爱毛翎好,那知水底有鹈鹕。

(0)

西江月.春闺次秦少游作

裁就弓鞋样浅,绣成鸳枕针残。坐沉红烛有馀閒。

日九回肠非懒。别馆疏棂风细,孤帏绣榻香寒。

昔时云雨梦中难。欲觅佳期已晚。

(0)

罗敷媚·其四

前身定解星前语,生就玲珑。多谢东风。

放出桃花满镜红。分明六曲屏山路,那得朦胧。

心似孤蓬。长系残香薄醉中。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